IPO最高融資35億,瑞幸咖啡賣的是咖啡還是泡沫?互聯網+
導讀
在消費者中構筑起堅定的忠誠度之前,這一切對于瑞幸咖啡而言,盈利估計只是個天方夜譚。
在消費者中構筑起堅定的忠誠度之前,這一切對于瑞幸咖啡而言,盈利估計只是個天方夜譚。
據知情人士透露,瑞幸咖啡的納斯達克首次公開募股的賬面金額高達5.1億美元(約35億人民幣)。
瑞幸咖啡將其IPO定價區間設定在每股15至17美元之間,若按17美元的發行價上限計算,瑞幸咖啡市值將達42億美元(286億人民幣)。
1、咖啡零售商還是新零售公司?
瑞幸咖啡的主要問題是,它是到底是咖啡零售商還是高科技新零售公司,不過在國外金融分析人士看來,該公司正在銷售和濃縮咖啡和拿鐵一樣多的科技泡沫。
瑞幸咖啡在招股書中透露,就商店數量和售出的咖啡數量而言,我們已經是中國第二大咖啡和打造了發展最快的零售網絡。 瑞幸咖啡成長和擴張的速度十分驚人,招股書顯示,去年瑞幸咖啡的收入為8.41億元人民幣(1.25億美元),在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月均銷售總量約為1630萬,營收4.785億元。
從2017年10月運營以來到今年一季度末,其已經在中國28個城市經營了2,370家門店(91.3%為面積較小的快取店),累計交易客戶超過1680萬。
這樣的快速增長離不開不計成本的砸錢擴張,從下圖可以看出,自成立以來瑞幸咖啡已產生了較大的凈虧損,其營業費用比銷售額的24倍還高出不少。
在2017年6月16日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全年,及2019年首季度期間,瑞幸咖啡分別產生凈虧損5640萬、16.19億、5.52億元人民幣。 2018年其營銷成本為7.46億元,每賣出去100元的咖啡,瑞幸花費了152元來生產和銷售 ,這還不包括租金和一般費用。
2018年,瑞幸咖啡花費三倍于收入的代價使得自己看起來更像是一家科技創業公司,而不是一家餐飲公司。
到今年3月31日,瑞幸咖啡賬上現金減少至11.59億元,但面臨的短期債務增加至8.48億元,其中有8.2億元債務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相比2018年底,瑞幸咖啡的現金流狀況惡化。 2、燒錢砸規模,虧損似無底洞
和美團和拼多多一樣,瑞幸花了大量VC的錢來提升收入,但這種大幅虧損并沒有很快結束的趨勢,瑞幸咖啡表示,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擴大客戶群規模和門店網絡,接下來會繼續依靠推行折扣券等營銷手段。預期瑞幸咖啡這種虧損的局面會長期維持,盈利預期短期內難以預見。 彭博社認為,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有點類似于免費分發咖啡,是一家打算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終于將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完美融合。 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的新客戶獲取成本從2018年Q1以來在不斷下降,截止2019年Q1,其新客戶獲取成本已降至16.9元,同比下降了83.7%。
瑞幸咖啡獲客成本 瑞幸咖啡認為,新客戶獲取成本的顯著下降主要歸功于品牌成熟度的提高,以及移動應用程序的功勞,2018年瑞幸咖啡91.3%的新客戶是通過其移動應用程序首次購買。 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Q1,瑞幸咖啡的新交易客戶數量為430萬,同比增長760%,環比下降33.8%。對于新增交易客戶數量的環比下跌,瑞幸咖啡未做詳細解釋。
瑞幸咖啡新交易客戶數量 客戶留存率代表了客戶的忠誠度高低,從上圖可以看出,瑞幸咖啡每個月初客戶留存率較高,這跟其大量客戶是依靠免費代金券吸引來的有關。
瑞幸咖啡客戶留存率 對于這個問題,瑞幸咖啡表示,隨著門店網絡擴張,品牌知名度提升,產品種類更加多樣化以及客戶體驗得到改善,客戶保留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逐漸增加。 而對于瑞幸咖啡2月份留存率趨于下降的原因,瑞幸咖啡表示,源于店鋪主要位于寫字樓,消費者主要是辦公室白領,因此每年的春節期間其客戶留存率會有季節性的下降。
瑞幸咖啡門店種類占比 能夠在短暫創業一年時間內便實現赴美IPO上市,瑞幸咖啡的速度十分驚人,但其有限的經營歷史和依靠免費代金券吸引客戶的營銷模式,在過了快速擴張期后,瑞幸咖啡并不能保證維持其歷史的高增長率。 3、盈利似天方夜譚
中國咖啡業競爭激烈,無論在技術、營銷和品牌知名度上,瑞幸咖啡相比于行業排名第一的星巴克都有不小的差距。 盡管在門店擴張的速度和創業初期的資本投入上更舍得砸錢,瑞幸咖啡相比于行業其他競品也并不占有優勢。 無論從品牌忠誠度,還是產品體驗上來說,太平洋咖啡,以及一些小眾咖啡也對其構成了比較大的威脅,可能會降低其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 此外,值得考慮的是,中國是一個喝茶的國家,人們才剛剛開始嘗試濃縮咖啡和拿鐵咖啡,去年人均咖啡消費量僅為6.2杯,而德國人均數據是867.4杯,海峽對岸的臺灣人人均209.4杯。
中國人均每年咖啡量與其它咖啡市場相比較 理論上,在中國發展咖啡市場有很大的潛力,這是瑞幸咖啡此次IPO的一大賣點,但傳統習慣短期內也很難改變,對于瑞幸咖啡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隨著發展的深入,瑞幸咖啡嘗試推出了更多食品和飲料等選擇,類似于咖啡便利店的模式,這可能是個不錯的方向,但目前來看瑞幸咖啡的業務依然高度依賴于咖啡,而咖啡口味、顧客偏好和消費模式都將直接決定瑞幸咖啡能否最終成功。 2019年,瑞幸咖啡宣布將在全國新開設2500家門店,門店總數將超過4500家,在門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雖然門店數量能夠快速超越,但其在營收和品牌知名度上,距離趕上星巴克還差的很遠。 試想如果瑞幸咖啡取消大量營銷成本來盡可能賺取利潤,人們還會不會光顧他的咖啡店?在消費者中構筑起堅定的忠誠度之前,這一切對于瑞幸咖啡而言,盈利估計只是個天方夜譚。
氫媒工場是科技圈內知名自媒體,在鈦媒體、虎嗅、新浪科技、界面等平臺開設專欄,同時也已入駐i黑馬、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知乎、雪球、搜狐科技、一點資訊等平臺。
瑞幸咖啡將其IPO定價區間設定在每股15至17美元之間,若按17美元的發行價上限計算,瑞幸咖啡市值將達42億美元(286億人民幣)。

1、咖啡零售商還是新零售公司?
瑞幸咖啡的主要問題是,它是到底是咖啡零售商還是高科技新零售公司,不過在國外金融分析人士看來,該公司正在銷售和濃縮咖啡和拿鐵一樣多的科技泡沫。
瑞幸咖啡在招股書中透露,就商店數量和售出的咖啡數量而言,我們已經是中國第二大咖啡和打造了發展最快的零售網絡。 瑞幸咖啡成長和擴張的速度十分驚人,招股書顯示,去年瑞幸咖啡的收入為8.41億元人民幣(1.25億美元),在2019年第一季度,瑞幸咖啡月均銷售總量約為1630萬,營收4.785億元。
從2017年10月運營以來到今年一季度末,其已經在中國28個城市經營了2,370家門店(91.3%為面積較小的快取店),累計交易客戶超過1680萬。

這樣的快速增長離不開不計成本的砸錢擴張,從下圖可以看出,自成立以來瑞幸咖啡已產生了較大的凈虧損,其營業費用比銷售額的24倍還高出不少。
在2017年6月16日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全年,及2019年首季度期間,瑞幸咖啡分別產生凈虧損5640萬、16.19億、5.52億元人民幣。 2018年其營銷成本為7.46億元,每賣出去100元的咖啡,瑞幸花費了152元來生產和銷售 ,這還不包括租金和一般費用。

2018年,瑞幸咖啡花費三倍于收入的代價使得自己看起來更像是一家科技創業公司,而不是一家餐飲公司。
到今年3月31日,瑞幸咖啡賬上現金減少至11.59億元,但面臨的短期債務增加至8.48億元,其中有8.2億元債務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相比2018年底,瑞幸咖啡的現金流狀況惡化。 2、燒錢砸規模,虧損似無底洞
和美團和拼多多一樣,瑞幸花了大量VC的錢來提升收入,但這種大幅虧損并沒有很快結束的趨勢,瑞幸咖啡表示,為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擴大客戶群規模和門店網絡,接下來會繼續依靠推行折扣券等營銷手段。預期瑞幸咖啡這種虧損的局面會長期維持,盈利預期短期內難以預見。 彭博社認為,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有點類似于免費分發咖啡,是一家打算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終于將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完美融合。 招股書顯示,瑞幸咖啡的新客戶獲取成本從2018年Q1以來在不斷下降,截止2019年Q1,其新客戶獲取成本已降至16.9元,同比下降了83.7%。

瑞幸咖啡獲客成本 瑞幸咖啡認為,新客戶獲取成本的顯著下降主要歸功于品牌成熟度的提高,以及移動應用程序的功勞,2018年瑞幸咖啡91.3%的新客戶是通過其移動應用程序首次購買。 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Q1,瑞幸咖啡的新交易客戶數量為430萬,同比增長760%,環比下降33.8%。對于新增交易客戶數量的環比下跌,瑞幸咖啡未做詳細解釋。

瑞幸咖啡新交易客戶數量 客戶留存率代表了客戶的忠誠度高低,從上圖可以看出,瑞幸咖啡每個月初客戶留存率較高,這跟其大量客戶是依靠免費代金券吸引來的有關。

瑞幸咖啡客戶留存率 對于這個問題,瑞幸咖啡表示,隨著門店網絡擴張,品牌知名度提升,產品種類更加多樣化以及客戶體驗得到改善,客戶保留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逐漸增加。 而對于瑞幸咖啡2月份留存率趨于下降的原因,瑞幸咖啡表示,源于店鋪主要位于寫字樓,消費者主要是辦公室白領,因此每年的春節期間其客戶留存率會有季節性的下降。

瑞幸咖啡門店種類占比 能夠在短暫創業一年時間內便實現赴美IPO上市,瑞幸咖啡的速度十分驚人,但其有限的經營歷史和依靠免費代金券吸引客戶的營銷模式,在過了快速擴張期后,瑞幸咖啡并不能保證維持其歷史的高增長率。 3、盈利似天方夜譚
中國咖啡業競爭激烈,無論在技術、營銷和品牌知名度上,瑞幸咖啡相比于行業排名第一的星巴克都有不小的差距。 盡管在門店擴張的速度和創業初期的資本投入上更舍得砸錢,瑞幸咖啡相比于行業其他競品也并不占有優勢。 無論從品牌忠誠度,還是產品體驗上來說,太平洋咖啡,以及一些小眾咖啡也對其構成了比較大的威脅,可能會降低其市場份額和盈利能力。 此外,值得考慮的是,中國是一個喝茶的國家,人們才剛剛開始嘗試濃縮咖啡和拿鐵咖啡,去年人均咖啡消費量僅為6.2杯,而德國人均數據是867.4杯,海峽對岸的臺灣人人均209.4杯。

中國人均每年咖啡量與其它咖啡市場相比較 理論上,在中國發展咖啡市場有很大的潛力,這是瑞幸咖啡此次IPO的一大賣點,但傳統習慣短期內也很難改變,對于瑞幸咖啡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隨著發展的深入,瑞幸咖啡嘗試推出了更多食品和飲料等選擇,類似于咖啡便利店的模式,這可能是個不錯的方向,但目前來看瑞幸咖啡的業務依然高度依賴于咖啡,而咖啡口味、顧客偏好和消費模式都將直接決定瑞幸咖啡能否最終成功。 2019年,瑞幸咖啡宣布將在全國新開設2500家門店,門店總數將超過4500家,在門店和杯量上全面超越星巴克,雖然門店數量能夠快速超越,但其在營收和品牌知名度上,距離趕上星巴克還差的很遠。 試想如果瑞幸咖啡取消大量營銷成本來盡可能賺取利潤,人們還會不會光顧他的咖啡店?在消費者中構筑起堅定的忠誠度之前,這一切對于瑞幸咖啡而言,盈利估計只是個天方夜譚。
氫媒工場是科技圈內知名自媒體,在鈦媒體、虎嗅、新浪科技、界面等平臺開設專欄,同時也已入駐i黑馬、今日頭條、騰訊新聞、知乎、雪球、搜狐科技、一點資訊等平臺。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