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四次轉型,蘑菇街的最后一次自救互聯網+
導讀
回望蘑菇街過去八年,出道即巔峰的它一直在走下坡路,如果蘑菇街還是搞不清原因,這次轉型直播電商,可能是蘑菇街為數不多的日子
回望蘑菇街過去八年,出道即巔峰的它一直在走下坡路,如果蘑菇街還是搞不清原因,這次轉型直播電商,可能是蘑菇街為數不多的日子里最后一次自救了。
2018年12月,曾經紅極一時的電商平臺蘑菇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到現在剛好一年了,不過看來蘑菇街的日子并不好過。
上月底蘑菇街公布了2020財年第二季度(2019年7月1日-2019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財報顯示,該財季,蘑菇街GMV(商品成交總額)達41.67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直播業務GMV達16.29億元,同比增長115.2%。
雖然GMV同比小幅增長,但在總營收方面,蘑菇街總營收為1.98億元,同比下跌15.3%。
在營收構成上,蘑菇街營銷服務營收僅為6313.0萬元,而平臺傭金營收則為1.013億元,同比增長3.3%,后者在總營收中占比為51.19%。
蘑菇街相關負責人表示,傭金收入的增長主要是由于直播業務的增長。營收服務收入的下降,則是由于蘑菇街重組商城業務,以更專注直播業務。創始人也曾在采訪中表示接下來蘑菇街會全力發展直播。
01
直播續命
毫無疑問,今年電商圈最火的模式當屬直播賣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淘寶直播單日引導成交近200億,薇婭、李佳琦之名就算沒看過直播的用戶也都有所耳聞。
這股東風讓持續低迷的蘑菇街看到了一絲希望,但究竟是上岸的船只還是救命稻草還真不好說。因為看到這個風口的并非蘑菇街一家。
上月底,拼多多以“百億品牌補貼”為入口開啟了直播首秀。今年7月,京東宣布投入十億資源推出紅人孵化計劃。不論是從規模上還是資源上,蘑菇街相對“貓狗拼”三家根本都不在一個級別上。
直播不同于過去詳情頁的圖文模式,商家在其中一家開店,然后直接復制分發到其他平臺,達到多個電商平臺共同運營的目的。但是直播沒法復制,商家沒有精力同時在幾個平臺直播。
相對新主播而言,同樣是開直播當然也會選擇更大的平臺,畢竟同樣的直播,在人多的平臺機會也更大。
除此之外,直播還需要有強力的供應鏈支持,而蘑菇街的供應鏈對比三家來說都毫無優勢。
即使蘑菇街能夠突破重重困難,把平臺直播做起來了,也只是單純的幫助蘑菇街拉高GMV,并不能打破用戶數量的天花板。
02
多次轉型,缺乏核心競爭力
財報顯示蘑菇街的活躍用戶仍在下滑,為3270萬人,較比2018年下降了180萬,對比巔峰時期的6000萬,近乎攔腰折半。要知道活躍用戶數是電商平臺最重要的衡量指標,沒有之一。
蘑菇街走到今天不是沒有原因,成立8年四次轉型,但都是跟風行為,沒有真正的真正花大力氣、在戰略層面形成壁壘和競爭力。
2011年,成立之初蘑菇街最初僅是一個消費分享社區,2012年才轉型成為導購平臺,定位于18—25歲女性,通過幫電商導流賺取傭金,說到底,蘑菇街也就是個推銷員,沒產品、沒物流,更不涉及供應鏈,2014年,淘寶封殺外鏈,沒有一點抵抗力。
沒辦法,只能開始轉型電商行業,為了把全部精力放在電商供應鏈的優化上,蘑菇街居然主動弱化自己的優勢:社區屬性。
結果可想而知,商品與強悍的競爭對手重疊率高,沒有競爭優勢。阿里、京東雙足鼎立,分割了電商的大片市場。商家和用戶資源逐漸向淘寶京東傾斜。蘑菇街再次決定轉型,踏上社區+電商之路。
但是經過這么一折騰,落后了不少步伐,小紅書此時已經憑借著擁有的高收入用戶,以及社區優質內容累計,快速上線了跨境電商業務福利社。
京東也已經擺脫3C家電的傳統印象,加速突圍時尚圈。而淘寶開始在內部生態中建立內容生態,在2015年上線“內容開放計劃”,淘女郎等崛起。拼多多崛起以后的低價打法也更是讓蘑菇街日子難上加難。
回望蘑菇街過去八年,出道即巔峰的它一直在走下坡路,如果蘑菇街還是搞不清原因,這次轉型直播電商,可能是蘑菇街為數不多的日子里最后一次自救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