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輿論危機發酵:CEO羅敏的回應漏洞百出,被外界抨擊觀點
事件起于羅敏的一句話,“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里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
上圖右三:趣店 CEO 羅敏
鈦媒體注:10月18日晚,趣店登陸紐交所,第一天的股市便呈現上漲的趨勢,直到收盤大漲了21%,市值逼近了百億美金。但是接下來的各種質疑卻讓趣店的團隊高興不起來,尤其是羅敏接受采訪時的一句回應,更是讓若干的媒體人嘲諷。
從趣店上市之后,網絡上便有人質疑趣店的商業模式,影響最大的是自媒體“港股那點事”題為《揭開趣店上市的面具:一場出賣靈魂的收割游戲》的文章,其質疑趣店是在發放高利貸。
趣店在20號發出了聲明,稱“造謠者惡意詆毀,將用法律維權”,其聲明的三個主要觀點是:
1、趣店集團自成立以來,以大數據技術驅動科技創新,致力于通過技術的創新和非凡的用戶體驗,幫助億萬優質但無法從傳統金融渠道獲得消費金融服務的用戶,針對不同消費場景獲得優質消費金融服務體驗。趣店集團的發展靠的是廣大用戶支持和趣店員工和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
2、2017年10月18日,趣店集團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但隨即有部分別有用心的造謠者利用自媒體平臺發布對趣店集團經營模式等無端攻擊,對趣店的商譽進行惡意詆毀,對趣店部分高管人員的名譽進行中傷,文章所述內容純屬憑空捏造。
3、造謠者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造謠文章的行為給趣店集團的商譽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對此,趣店集團已查清造謠者身份信息,保全了相關證據,將立即啟動一切必要的法律手段進行維權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行政乃至刑事等,讓造謠誹謗者付出應有之代價,還互聯網輿論曠朗無塵!
而之后,在微信公眾號“盧泓言”發布的一篇對趣店CEO羅敏采訪的文章中,羅敏對于趣店商業模式的一個解釋,則將本次事件推上了高潮:
盧泓言:你們有沒有蓄意教唆人,在還不起錢的時候去向親人朋友借,去其它平臺借錢,來還你們的錢。
羅敏:沒有。凡是過期不還的,我們這里就是壞賬,我們的壞賬,一律不會催促他們來還錢。電話都不會給他們打。你不還錢,就算了,當作福利送你了。就這樣。
此話一出,立馬便引起了眾人的質疑。作為事件糾紛的起點,“盧泓言”這篇文章的評論區成了吵嘴架的第一現場:
此后,各路媒體人便紛紛上場,開始了抱團嘲諷的模式。
比如PW品玩創始人駱軼航,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條:
我最討厭的就是那種明目張膽把你當傻逼,跟你說瞎話,還理所應當認為你就該相信的人和公司。我逮著樂視猛cei了兩年就是因為這個,如今又發現一個。
而在今天上午9點,PingWest的官方公眾號頭條發布標題為《以「回應質疑」的名義胡說八道,趣店CEO羅敏公然撒了哪些謊?》的文章,文章言辭犀利的指出其對于趣店的5大質疑:
想要趣店停止催收,要么借款人死了,要么半年還不還。
退出校園市場=拒絕讓學生分期消費?
自己的風控系統什么樣,羅敏心里沒點兒數?
支付寶和趣店的關系,跟天貓和耐克能是一回事兒么?
普惠了誰啊你都
“騰訊創業”也發布了標題為《凈利潤9.7億元,趣店≈3家農商銀行,憑什么?》的文章,發表了自己的質疑。
其在文章寫道“一個趣店109億美金的市值相當于唯品會+搜狐+獵豹移動+人人+聚美優品+迅雷+鳳凰新媒體+樂居!”,然而“2014和2015年,趣店還虧得一塌糊涂,光2015年就虧了2.33億元。但是2016年搖身一變就賺了5.77億元。今年上半年,趣店總收入為18.3億元,凈利潤為9.74億元,與去年同期的1.22億相比增698%,增近7倍,并且2017上半年實現的凈利潤已遠超過去年全年”。
“騰訊創業”用“震驚”來形容趣店的賺錢能力,其以銀行為例,表示“一個趣店相當于2家甚至3家農商行的利潤”實在讓人無法相信。
此外,就連趣店的“慈善”行為,此時也受到了媒體人的質疑。
比如鈦媒體作者花兒街參考發布的《【觀點】趣店羅敏說要捐助貧困學生,但孩子們知道上學后等待他們的是校園貸嗎?》文章,文章質疑了羅敏的慈善行為,核心觀點可以用文章的一句話概括:
如果那些孩子們能完整地知道,今天送到他們手里的錢,走過怎樣的路,他們是否還真心愿意去讀書,畢竟當他完成十年寒窗苦時,曾經資助過他的那個人,正帶著校園貸在前面等著他。
趣店上市了,但更是上了眾人“群嘲”的光環。至于什么原因,很值得趣店的團隊去思考,當然這個金融圈子內部的所有人都應當仔仔細細的去研究這件事,能夠給自己一個怎樣的總結。
這件事情的負面影響,現在仍在發酵,后續的新聞,鈦媒體將一如既往的關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