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巨頭搶灘AI 人工智能重構金融通信
近年來,國家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十九大報告更明確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近年來,國家對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十九大報告更明確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而金融行業又是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落地應用的重要領域。在此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公司開始發力人工智能。
11月6日,在“JDD-2017京東金融全球數據探索者大會”(下稱“京東金融大會”)上,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也表示,人工智能既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思考方式。
針對未來AI技術應當如何發展,AI發展會對金融等行業以及人類生活產生哪些影響,在上述大會上,各界大咖從技術、應用、商業融合、創業等不同角度碰撞思想的火花。
“金融是AI最好得到應用的行業”
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機器算法等革新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科技正不斷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來。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理事會主席楊強認為,“金融領域是技術革新和商業應用最契合的領域之一。”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在京東金融大會上也表示,“金融業是人工智能最好得到應用的行業。”
業界對此廣泛認同,BATJ等互金巨頭已紛紛發力人工智能。
近日,百度發布2017第三季度財報,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在推動AI戰略上,公司持續專注于為智能設備與自動駕駛建設開放平臺,并推動AI在金融服務等垂直領域的應用。
劉強東表示,京東金融從成立的第一天開始,就以技術為核心,技術其實就基于AI方面。
此前,京東金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金融科技方向上,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公司都會是其合作的對象,中國的銀行數量很多,又足夠分散,是其合作的重點。
劉強東提到,在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方面,京東金融幫助銀行在信貸審核上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客單成本降低了70%以上。
在對外輸出和服務方面,京東金融表示,根據合作伙伴的規模大小、能力及訴求不同,提供差別化的服務,一是技術的融合,例如區塊鏈技術、AI技術、人臉識別等;二是場景的融合;三是業務生態的合作,比如大數據驅動的一些在線模式、基于智能投顧的產品管理模式等。在這個過程中,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在此次大會上,京東金融發布全球首個提供FaaS(金融科技即服務)的企業服務云平臺。
而早在今年6月14日,螞蟻金服首度宣布向金融機構開放最新的AI技術。年初,螞蟻金服CEO井賢棟表示,要用“Techfin(科技金融)”而不是“Fintech(金融科技)”來定義螞蟻金服,與Fintech相比,Techfin是用技術、數據能力去助力金融,服務普通消費者、普通商戶,提升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幫助它們全面升級。
10月17日,騰訊也發布消息稱,北京大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協同創新實驗室在北京正式揭牌。雙方將共同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以及其他新興科研領域展開前沿探索和人才培養。
當前AI技術在不斷迭代過程中,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也仍處于初級階段。除BATJ、科大訊飛等巨頭外,傳統金融機構如招商銀行等也在進行研發和應用。
重構金融
人工智能、大數據的發展,對金融業務,包括營銷、產品設計和風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擴展服務半徑,都起到了有力作用,甚至顛覆了傳統金融行業格局。
從信用卡行業來看,雖然目前基于AI技術以及大數據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但也有了一些成績。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王衛東表示,交通銀行上半年推出了一款手機信用卡業務,將原來發信用卡需要一周的時間縮短到幾秒或者幾分鐘內。
光大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楊兵兵此前在北京大學數字金融中心第二屆年會上表示,人工智能在銀行業務中最早的應用便是智能客服。他介紹,在引入智能客服后,最近三年光大銀行每年呼入的話務量有10%的增速,但是并沒有增加一名客服。
金融科技同時也催生了新的監管問題。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金融科技有潛在的風險,數據的隱私問題、對貸款最終的追責和管理問題、數字貨幣的發展問題、監管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在現在和未來不斷地改變和沖擊金融機構,特別是科技金融機構的發展。”
在此次京東金融大會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秘書長陸書春表示,隨著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的出現,以及在互聯網企業跨界開展金融業務的挑戰下,金融機構已經出現了幾個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金融服務的場景化和平臺化在加劇,通過平臺提高服務的同時,也在通過場景獲取數據,為金融業務的開展和風控,以及精準營銷做準備;二是風控手段的多元化,大數據已經成為金融機構在風險控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輔助手段;三是服務的多樣化,包括智慧理財、智慧投資、投顧和量化交易。此外,從監管角度來說,大數據也有助于風險監測的實時監控,有助于風險預警。
她還表示,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以及更加規范地使用,未來十年金融服務將更加公平,人人可獲得金融服務;金融服務也將更加精準,人人都可獲得適合的金融服務;金融服務還將更加透明,人人都很清楚地了解其所獲得的金融服務的收益和風險,信息更加對稱,有更好的體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