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是刺猬,老鐵如狐貍觀點

在今天,快手作為互聯網世界的“百科全書”,承載著中國真實的聲音,為枯燥、頹喪的當下社會現狀給出的解法,讓我們學到、看到多樣精彩紛呈的世界。
文|吳俊宇
英國哲學家以賽亞·柏林曾對一元主義和多元主義有過這樣一個比喻——刺猬之道,一以貫之;狐貍聰穎,性喜多方。
這個比喻化用了古希臘的一則寓言:狐貍知道很多事情,但是刺猬只知道一件大事。
某種意義上看,刺猬和狐貍的這種思維差異,也是今天很多人的生活選擇。
大城市都市白領,他們信奉職場,相信世間存在而且只存在一個絕對真理,并為此不顧路漫漫其修遠兮而一直上下求索。996的生活圍繞著工作旋轉,恰如刺猬凡事以一招應之。
然而還有另外一群人,他們體察世間萬物的復雜微妙,絕不強求圓融一統的真理,恰如狐貍見多識廣,體驗著各式各樣的生活方式,展現世界與生活的無數種可能。
他們就是快手老鐵。他們正如互聯網世界中的“百科全書”,呈現出了層次多樣的生活狀態。
一
都市白領如刺猬
在我的觀點中,都市白領有著某種“一元論”的發展傾向。
他們如同刺猬一樣,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職場發展和人生奮斗。
他們進入職場的第一天,就已經在心中默默規劃好了助理、職員、經理、總監的職業發展路徑。
正如《隔間》一書所說的,白領們“謙遜的表面下暗藏著貪婪,抱怨連連的背后卻是自信”。
他們的生活是確定性的,甚至太過“正確”,在他人作出看似不夠正確的事情時,他們甚至會予以“過來人”的身份進行人生道路、職場方向的規勸。
大城市生活忙碌下的三點一線、時間缺乏讓人容易陷入固定圈層,只知道自己身邊那些事情——Word、Excel、PPT,升職加薪,學區房。
這種忙碌的生活,某種意義上也造就了德國哲學家馬克斯·韋伯所說的“工具人”。
我甚至常常這樣開玩笑,我們現在996的生活和當年《摩登時代》里卓別林所飾演的流水線工人沒什么本質區別。
我們正如一顆螺絲釘,逐漸失去感受力,隨著薪水、職位快速增長的,或許更多是溝通冷漠,人情味兒越來越淡,頹喪心態、信心缺失的現象愈加普遍。
這種“刺猬式”的生活缺乏想象力,在一條確定的軌道上前行。
刺猬白領們的旅游甚至也都沒那么純粹。
用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中的話來說:
人們逃避了勞動,但逃避不了集中。受到被動假期束縛的人們,他們需要海洋、陽光和人群來掩飾自己的窘迫。休閑成了一項集體使命,這成為了一種制度性的內在化社會準則。
前段時間讓我感觸極深的一個現象是——恰好同時和七八個人有項目溝通。七八個職場女性的頭像在微信里置頂縱列排布,恍然間居然覺得她們的頭像都是一個模子里畫出來的。
大概的風格都一樣:沒露正臉,假期旅行,濾鏡修飾。雖然黃藍紫紅底色不同,調色卻趨近一致,行動也幾乎雷同。
這一串頭像讓我想起穆齊爾在《沒有個性的人》里說的那句話:
不管怎么說,他都是一個有個性的人,就是我們稱之為“有個性的”那種人,即便他并無任何個性可言。
二
快手老鐵是狐貍
快手老鐵,他們有著更多元化的生活,正如狐貍一樣,知道很多事。
快手老鐵或許需要的不只是Word、Excel、PPT,他們還知道那些最樸素的人生哲理。你可以在快手上看到新聞性、知識性、趣味性、社會性甚至是藝術性。
“水果醫生”雖然看似畫風奇葩,但水果科普臨床手術知識卻寓教于樂,通過這種好玩有趣的方式讓人們獲取知識。
“韋小寶~徒步長城”其貌不揚,卻在西北走了大半年的時間,操作一個叫做“長城地帶”選題,通過快手記錄自己的見聞。
“阿牛阿呷”作為四川涼山彝族服飾傳承與創新代表人物、彝繡非遺傳承人,總是會把最美的彝族刺繡在快手展示出來。
“初九與大喵”縱使沒那么精致,但東北家庭一家三口兩只貓的日常生活總會展現出普通家庭的幸福感。
甚至,我自己50多的老父親,他會在快手用他那并不標準的普通話上念詩,展現一個“偽文藝老年”自己的生活樂趣……
就是因為成就了這些普通卻獨特的幸福感,快手DAU也在近期突破了2億。
一代又一代人站在這個舞臺,更新更好更真的內容在快手源源不斷的迸發,而快手8年來堅持的算法平等普惠的價值觀,也讓每一個人有了真正被看見,呈現出來的機會,構建的就是從0到正無窮的生活萬象。
可以說,快手成就每一個人。
這也都源于,8年來,快手一直堅持著開放的平臺規則,讓用戶在這里能夠充分的展示自己,用張揚的生命態度綻放自己,因此有了一種有趣的現象——老鐵“感謝快手官方”!
類似的字眼不僅經常出現在快手老鐵的首頁上,連在手機應用商店的評價中也是屢見不鮮。
就在快手8周年這天,名為“感謝快手官方”的視頻也在社交媒體上廣為傳播。
在這個視頻里,一個個快手員工訴說著自己和快手的故事,展現創業八年來的堅持與酸甜苦辣。一個個快手用戶則是用他們的語言來表達自己對快手的情感。
溫暖的親緣文化力量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衣脈相承,種種力量維系“熟人社會”,快手正是給予溫暖,人情味兒、煙火氣的所在地。
在快手上,每一個老鐵都有一種活法,或精致、或粗糙,但他們正在打破快餐生活模式的單一與板結,呈現出更多元化的可能性。
他們按照自己的方式活著,而且活得很精彩。他們甚至比都市白領要活得更快樂。
是的,人是目的的尋求者,而不僅僅是手段。
白領試圖把多樣化的現象塞入一個簡單的宇宙圖式中, 正是在淪為孟德斯鳩所說的“可怕的簡化者”。
這種三點一線式的簡化生活,總是駕著航班天天馳騁在云端,會讓人的視野逐漸狹窄,內心斤斤計較——我們或許會因為同事的一句話輾轉反側思考如何應對,我們也會因為領導的一個表情惴惴不安。
我們似乎活得并不快樂,并不像快手老鐵們一樣,能夠敞開胸懷展示自己的多元化的生活。
以賽亞·柏林崇尚多元的邏輯在于:
追求的方式越多,人的生活就變得越豐滿;個體間相互影響的領域越廣,新的和預料之外的機會就越多;沿著新鮮而未被探索的方向改變其自身性格的可能性越多,展示在每一個個體面前的道路也就越多,他的行動與思想的自由就越寬廣。
這也恰恰是老鐵們的智慧所在。
三
煙火氣里的百科全書
大城市圈層化的生活讓每一個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對他人似乎毫不關心,僅僅只是如刺猬一樣只知道自己那些事情。
機核網之前在一篇談論機器人動畫的文章中提到過這樣一段話:
同一部作品,他們感動了一個世界卻引發了激烈的討論,擁有聲勢浩大的社群,但卻在另一個世界里風平浪靜波瀾不驚。當這兩個世界的人相遇時,則又是互相看不見,互相看不上,互相看不懂的狀態。
互聯網的急速發展并沒有填補不同世界之間信息的鴻溝,反倒是將鴻溝越劃越深,越劃越長。我們的世界已經從一個個世界按照價值觀和愛好被劃分為平行卻不相遇的宇宙。
我常常和朋友說這樣一句話:北京很難找到“煙火氣”。
所謂的煙火氣,其實是都市角落邊緣中那些似乎沒那么精致甚至有些粗糙的景象,那些景象總能在那么一瞬間打動人心。
對我而言,大城市之中最溫暖人心感動時刻往往不是職場一城一池的得失,往往是那些可能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這才讓我感覺到了“我還活著”。
或許是出租車行至長安街時,車里偶然響起的《山丘》;或許是街邊居酒屋里和朋友咬下去的一口驚喜;或許是身為成年人手提皮卡丘公仔看到對面迎來一個抱著皮卡丘玩偶的兒童時那會心一笑。
當我們在都市中逐漸迷失自我,失去觸覺的時候,刷一刷快手,我們或許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在這里,你可以看到煙火氣和人情味。
快手做的事情,正是把一個個平行宇宙糅合在一起,重新展現在你的面前。
《南方周末》的slogan是,“在這里,讀懂中國”。我想,在快手上,或許也可以讀懂中國。因為它呈現了一個多元化的中國社會。
快手讓每個人都可以得到關注,讓每一個人尋找到獨特的幸福感。
《百科全書》肩負開拓視野探索世界的職責。在今天,快手作為互聯網世界的“百科全書”,承載著中國真實的聲音,為枯燥、頹喪的當下社會現狀給出的解法,讓我們學到、看到多樣精彩紛呈的世界。
這也正如英國哲學家羅素所講的,“參差百態乃幸福之本源” 。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