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誰學連續被冤枉,真的冤枉嗎?互聯網+

"跟誰學是不需要回應做空公司并評價做空報告,發布了對跟誰學的做空報告,著名調查機構香櫞發布了針對跟誰學的做空報告。
疫情的陰影在逐漸消散,但是金融領域的風暴卻像無形的野獸,在人們內心肆虐,今年注定有一個不平凡的始端。
瑞幸首先表示"我演不下去了",自曝財務造假;好未來可能更有經驗,主動發布消息,稱自家員工與外部供應商勾結,"夸大"了銷售數據;隨后愛奇藝又遭做空,股價一度跳水;跟誰學也遭了殃,4月14日,著名調查機構香櫞發布了針對跟誰學的做空報告,跟誰學也急了。
跟誰學的"悲慘"經歷
其實這已經不是跟誰學第一次被做空了,早在2月25日,做空機構Grizzly就發布了一份五十多頁的做空報告,稱其為"最差的在線教育上市公司",這時的跟誰學反應還是非常淡定的,創始人陳向東回應:"我們認為對于這種主觀臆斷、邏輯混亂的報告不需要評價。"跟誰學是不需要回應做空公司并評價做空報告,但是投資者卻需要。4月3日,跟誰學發布了財報,凈利潤暴增10倍,但是股價卻跌超百分之十。4月6日,跟誰學終于在投資者關系網站發布公告,回應了投資者關于財務審計的相關疑問,可惜是事后諸葛亮了。
4月14日,香櫞也露出了獠牙,發布了對跟誰學的做空報告。報告開篇,香櫞就將跟誰學定義為"2011年以來造假最明目張膽的一只中國股票"。跟誰學畢竟有了經驗,在第二次反擊上可謂神速,其創始人陳向東首先通過社交媒體表示"報告如此無恥"、"我們真的無語"、"美好就在身邊"。可能是由于連番的做空刺激,這整段話感覺條理不太清晰,除了能理解"報告無恥"外,其他的就有些看不太懂了。可惜股價再次大跌,看來投資者并不買賬。
4月15日,跟誰學方面也發布了聲明,稱這份做空報告"污蔑中概股大多為造假公司,刻意曲解及污名化中國上市公司"。陳向東轉發《跟誰學駁斥香櫞做空報告》并再度公開喊話:"人們都說時間是最好的朋友,我們還說時間很快會證明一切。"可惜香櫞還表示,目前這份報告只是系列報告的第一部分,將會提供更多證據來證明跟誰學財務造假。
跟誰學到底在"學好"or"學壞"?
連續的做空相信對于跟誰學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作為K12在線教育行業的"領頭羊",筆者也真心希望這些做空都是子虛烏有,畢竟是我們自己本土的企業,但是面對做空公司如此猛烈的攻勢,心中不免也有些疑問:跟誰學真的有問題嗎?畢竟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報告中最核心的就是指控跟誰學財務造假。香櫞調查了跟誰學部分課程中的學員ID,發現有一定比例的用戶購買了兩個或多個課程,而將樣本收入推算到全部課程收入后,發現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百分之六十,考慮到過去四個季度的增速,香櫞推斷其2019年高達70%的收入是虛構的。
報告中關于跟誰學"假"在哪里,最主要的有以下幾點:1、跟誰寫曾要求入駐的教育機構使用虛假賬號刷單,而且現在可能也在做;2、第三方流量監控平臺也顯示訪問量和下載量遠低于同行,即便是在疫情期間也未進入行業前五。3、重復計算也是造假常用手段,報告指出,在課程評價方面,存在同一ID頻繁好評,不同微信群中也存在完全相同的課程評價回復,跟誰學可能通過微信群中的虛假學員進行收入的虛增。4、跟誰學學生來源太單一,2020年第一季度,武漢及周邊地區學生占跟誰學學生總數的近50%。5、在成本結構類似的情況下,跟誰學教師工資又高于同行平均40%-50%,但是毛利率達到了74.7%,高于行業平均50%。
那錢又轉移到了哪里?報告中指出:1、利用關聯方分流,進行隱秘的成本轉移,主要是北京優聯和百家云圖。證據是在招聘信息中,北京優聯注冊地址與跟誰學及其子公司地址相同。此外,雇員簡歷及招聘信息也顯示,北京優聯和跟誰學是同一家公司。2、在地產購買上夸大支出,跟誰學公告稱在河南省鄭州市經濟開發區購買多宗商業地產的總對價為 3.34 億元,而做空報告指出實際金額僅為 7,500 萬元,兩者差距確實有點大。
在筆者看來,跟誰學確實存在些疑點,比如據跟誰學在中國發布的資信報告披露,2018年凈利潤1125.2萬元,而在遞交美國證監會(SEC)的報告中,跟誰學披露2018年凈利潤為1965萬元。前者比后者少了74.6%,盡管跟誰學給出的中美通用會計準則(GAAP)的差異所致,與經營數據完全無關的解釋,但是這個標準差異真的不小,讓人不得不懷疑。
另外在跟誰學發布的截至2019年12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財務報告中: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公司凈收入分別為9.350億元及21.14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412.9%及432.3%;現金收入分別為15.786億元及33.582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396.3% 和412.6%;凈利潤收入分別為2297萬元及2.26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658.7%及1050.3%。從目前情況來看,在線教育行業普遍處于虧損狀態,大多數公司靠融資為生,跟誰學將近400%的增長確實太亮眼,以至于讓人難以相信其真實性。
關于做空報告的真實性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在聚投訴網站上,我們發現跟誰學有大量的用戶投訴,投訴的問題主要有退費難、平臺惡意隱瞞和更改退費規則,并惡意更新課節以減少退費、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私自印刷講義、中途更換老師等等。本身跟誰學在技術上投入并不多,經營策略更加偏重于"名師效應",可是從用戶反饋來看,跟誰學還有半路換老師的行為。看來跟誰學在服務方面還有待提高。
如何看做空
其實早在2009年和2012年,新東方就先后兩次遭遇了香櫞和渾水的做空,股價在下跌后迅速反彈,并在此后上漲數倍,可見只要自身足夠清白,實力夠硬,其他根本不用擔心。
1776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稱市場好似一只"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著市場上無數個尋求"自利"的經濟個體的行為,并因此推動整個社會財富的增加。其實做空機構也是市場自發的一種調節手段。
從做空機構的角度來看,這只是很正常的投資行為,目的很簡單,本就是為了獲利,而其自身也承擔著一定風險,只不過對風險的把控很嚴格。一旦做空失敗,也必然會蒙受損失。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做空機構當然非常討厭,畢竟會給自己帶來重大的利益損失,但是只要保證自身經營的合法合規,也不必太過擔心。從整個金融領域來說,正是因為有了香櫞這些令人"討厭"的做空的公司,才使得其他公司造假變得更加困難,客觀上反而維護了股市的正常秩序,保護了股東的利益。那些想要動手腳的人也需要多掂量掂量,這樣做到底值不值?不可否認,做空機構在調查公司弄虛作假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他們就像"禿鷲"一樣盯著上市公司,只要發現其中的"腐肉",總要想方設法的吃掉。
黑格爾曾在《法哲學原理》中寫道::"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可能就是因為總有人在市場上講"故事",所以才有了空頭的存在。
科技自媒體劉志剛,訂閱號:互聯網江湖,微信號:13124791216,轉載保留作者版權信息,違者必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