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購餓了么,我看就是為了阻擊美團這么簡單觀點

阿里發力本地生活服務,美團迎來勁敵。
為給新零售配送就收購餓了么,貌似不太科學
昨天最大的互聯網消息,莫過于阿里將以95億美元的大手筆,全資收購餓了么。隨后各種消息出來,有說餓了么對賭沒成功被架空的,有說阿里投資去年就定下的,凡此種種,略過不表。
為了新零售而收購餓了么一說不太成立
至于動機,有一種較主流的說法:不少人認為阿里此舉并非要和美團死掐,而是有意以此布局和發力新零售。
他們的主要依據有兩點:1、假如只是要和美團對打外賣市場,餓了么現在就能應付,阿里沒必要花這么多的錢去全部控股,畢竟地主家的余糧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啊。2、新零售是阿里未來的戰略重點,而餓了么的本地配送團隊與新零售商家的本地訂單簡單就是完美百搭。
這種說法看起來很有道理。新零售概念如今仍然紅火,阿里也確實為了新零售四處收購,遠的如銀泰,近的如大潤發、歐尚的母公司高鑫零售。而從線下零售企業到消費者之間,確實需要有成熟的落地配送團隊給連接起來,早前在電商市場阿里就是在吃虧之后才重視物流做的菜鳥網絡,這次應該算是未雨綢繆。
不過這樣問題也來了,如果只是為了給新零售商家實現本地訂單配送,有必要投入95億美元把餓了么全部買下來嗎?要知道餓了么的自營配送團隊在平臺業務中并不占多數,蜂鳥配送等第三方眾包服務商才是配送主力軍。阿里投資歷來非常精明,顯然不可能為了院子里的幾棵棗樹花高價把整個院子買下來。
再說,與其花95億美元買小半支落地配送團隊,還不如直接把蜂鳥配送給收了,價格便宜量還足。當年京東收購達達,只用了2億美元+業務、資源就搞定了近50%的股份。要是看不上其他第三方平臺的話,或者讓菜鳥網絡直接整合一個新的落地配送團隊出來,其成本也會小得多。
因此,新零售一說并不非常站得住腳。我倒是覺得阿里收購餓了么的目的沒有那么復雜,它就是為了幫助旗下的新口碑阻擊美團,防止它在生活服務市場做大做強。
本地生活服務市場體量驚人,阿里無法忽視美團
外賣兩大巨頭——美團和餓了么,現在都不能用外賣O2O平臺來簡單概括。登陸這兩個平臺,除了訂外賣,還可以下單購買生鮮果蔬、酒水飲料、日用百貨等商品,類目還在逐漸豐富。一鍵下單就能快速送貨,對于越來越宅的消費者來說,真的是再方便不過。朋友圈的一位小帥哥就說,因為比淘寶還方便他現在幾乎不上超市,連紙巾、鍋碗瓢盆都在餓了么買,以至于每年在餓了么的消費,比淘寶、天貓、京東全部加起來還多。
或許他是個特殊情況,但卻清楚地展示了一個大趨勢: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與電商平臺構成了競爭關系,消費者在本地生活平臺消費得多了,就會分流掉電商平臺的業務。
與餓了么相比,美團定位自己為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要更早一些。近年來美團四處出擊,把業務擴張至電影演出、休閑娛樂、酒店旅行、便民服務等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大型零售商業,美團已經把觸手伸到了阿里想進入或已進入的所有生活場景之中。美團的敵人并非阿里一個,但美團卻是阿里未來擴張之路上的最重要對手。試想一個美團的重度使用者,他在美團訂了外賣就不會在口碑再訂,在美團買了電影票就不會在淘票票再買,在美團訂了酒店就沒必要再上飛豬。
目前電商對于零售商業市場的整體滲透率可能在15%左右,這意味著線下的零售商業市場四五倍于線上。再把美容美發、娛樂休閑、家政體育等各種服務算進來,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體量更加龐大,有著豐富的想象空間。這也是為何美團估值高達300億美元的原因之一。倘若美團將來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上形成先發優勢,并取得市場領先地位的話,那么將成為比肩BAT的超級巨頭,可能再反過來滲透阿里現有的核心業務——電商。畢竟商人天生逐利,哪家平臺有用戶有流量,商家和品牌就會很自然集中到那里。
作為投資者阿里一方習慣全面掌控,而作為被投資者的美團則是出名的刺頭,雙方矛盾由來已久。盡管阿里之前投資并仍然持有美團的少量股份,但美團實際已經選擇站隊騰訊,與阿里形成了對立局面。事實上,自從阿里重啟新口碑之后,阿里和美團之間的商戰便已經打響。
餓了么對于阿里的重要性:流量大于業務本身
目前阿里陣營中,支付寶和新口碑都有生活服務平臺的類似定位。不過二者又有所差異化,支付寶偏向于流量分發,而新口碑才是業務落地的平臺。所以除了限時推廣外,餓了么的入口在支付寶的口碑下面;而滴滴和淘票票的入口卻直接在支付寶的首頁。
從業務層面來看,阿里的新口碑與美團幾乎完全一樣,顯得針鋒相對。唯一的區別就是,與美團相比口碑少了外賣業務,目前其外賣業務由餓了么提供。
對于本地生活服務平臺來說,外賣不僅僅是一個大業務,而且還是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有消息稱美團現在日訂單突破了1600萬單,這意味每天至少1600萬UV的精準流量。美團正是通過外賣業務的高頻購買來為其他低頻業務進行導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如今美團的各條業務線除了網約車因政策原因受阻外,其他都搞得有模有樣,外賣業務的導流有它的一份功勞。
阿里天生對什么最感興趣?流量,流量還是流量,有流量就有用戶,有用戶就能帶來交易和利潤!餓了么據說日訂單也達到了1000萬,如果能把這1000萬的精準流量導入到新口碑平臺中,那么對相關其他業務就會有較大的帶動作用。這可能才是阿里最為看重餓了么的價值部分。
阿里現在持有餓了么30%的股份,為了加強控制,將其全面融入口碑的體系之中,這30%的比例并不保險。因此,阿里干脆將餓了么全部吃下,以減少今后整合業務的阻力。當然,這也表明了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上的決心,值得美團重視。
有消息稱,在收購餓了么之后,阿里會將其與新口碑深度整合。我估計,阿里應該會選擇新口碑作為其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品牌,畢竟餓了么這個名字與外賣的關系太過于緊密,反而不利于進行大眾傳播。
【作者介紹:螞蟻蟲,科技評論人,專欄作者。微信公眾號:螞蟻蟲(miniant-cn)】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