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白色家電世界領先 政府應助其走出去智能
林毅夫在發言中指出,廣東白色家電產業如今已處于世界前沿,政府應該扮演因勢利導的角色,設立較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幫助這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在首屆中國創新大會主題大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做主題演講,他從近幾年新結構經濟體的視角,剖析中國作為中等收入國家,如何靠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進入高科技行業之中。林毅夫在發言中指出,廣東白色家電產業如今已處于世界前沿,政府應該扮演因勢利導的角色,設立較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幫助這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邁入高收入國家
中國有后發優勢
林毅夫指出,中國去年成為中等收入國家,并努力從中等收入向高等收入邁進。從歷史經驗來看,一個中等收入經濟體要進入高收入將面臨諸多挑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技術完善當中有發達國家的經驗可以參照,實際上有后發優勢。
根據經濟增長委員會研究,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有13個經濟體取得平均每年7%或者更高的增長,并且持續了25年或者更長時間。這13個經濟體有五個共同特征:一是開放,二是宏觀穩定,三是高儲蓄率、高投資力,四是有效市場,五是政府有決心、有信用、有能力。
林毅夫認為,從新結構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五大要素實際上是按照比較優勢來發展經濟,經濟發展要成功,有兩個制度前提:一個有效的市場和一個有為的政府。政府在其中應該扮演因勢利導的角色,支持技術不斷創新,把有限的資源做戰略性選擇、戰略性使用。
林毅夫指出,有些產業,中國尚處于追趕階段。但廣東的白色家電,如美的、格力等在世界上已經處于領先地位。為支持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政府必須設立一個比較好的知識產權保護,幫助這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產業政策應該針對
潛在比較優勢產業
林毅夫提出,產業政策應該針對潛在的比較優勢產業。比如說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工資是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很多國家,工資水平只有我們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但在市場上仍然沒有辦法跟我們競爭,因為這些國家的交易費用太高。在這種情況下,產業政策應該幫助改善基礎設施或制度安排,這種產業很快就可以變成競爭性產業,實現產業增值。
歷史上成功的追趕國家,從十六七世紀的英國開始,到現在的亞洲四小龍,都有產業政策。經濟產業政策有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對標國家收入水平通常是這個追趕國家的一倍或者兩倍之高。以廣東為例,廣東去年人均GDP已經達到7萬多人民幣,按美元計算,已經達到1.1萬美元,對標的經濟體應該就是在兩萬到三萬美元的經濟體。
如果對標國家收入水平差距不大,而且其經濟發展非常得好,在這種狀況下,他有一些成熟的產業要逐漸退出,他退出的產業正好就可以成為追趕者進入的產業。這種情況下,只要政府用一定的產業政策來支持這些追趕的產業,支持國內相同產業的企業到發達國家進行技術層面的并購,到發達國家預設研發中心,或者將這些對標的國家的相關企業招商引資過來,這樣的產業政策就容易成功。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王曉全 羅樺琳 何道嵐 梁超儀 方晴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