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那些搞砸的科技巨頭們金融
當然巨頭們變得越來越具有壟斷性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更多的人在今年意識到了它們的不足之處。巨頭們越來越有權力,那么它們的弱點也會越來越明顯。
從財務上看,科技巨頭們在2017年過的都不錯。但從其他方面看,這其實是糟糕的一年。
盡管蘋果、谷歌、Facebook以及亞馬遜等公司的財報都很漂亮,股票也在上漲,但他們也面臨著一些有損形象的爭議,以及由此引發的民粹主義問題。紐約大學市場營銷學教授Scott Galloway等觀察者都認為政府需要將這些科技巨頭進行拆分,就像1980年時政府拆分AT&T那樣。
美國國內外的官方機構都在留意科技巨頭,包括它們在市場的統治地位,以及數十億人是如何對他們的新聞、信息“上癮”的。它們也在探索自己能采取哪些行動,讓科技巨頭們能和對手們公平地展開競爭,同時避免科技公司系統的濫用。
新年即將到來,我們應該看看2017年里巨頭們是如何把事情“搞砸”的。
科技巨頭沒能主動地管理好自己的服務
在2017年里,我們經常會聽到新聞說巨頭們的服務里散布著種族主義者、虐童者和極端主義者的消息,而巨頭們也會從中牟利。同時這也顯現出這些科技公司并沒有主動阻止這些事情的發生。
對于大眾而言,YouTube無疑已經成為了技術濫用者發布信息的一個平臺。許多人會繞過這家谷歌旗下的公司,直接通過視頻廣告商賺錢。但YouTube也面臨著很多問題。
2月份,據外媒報道,著名YouTube內容上傳者Felix Kjellberg在視頻中上傳了種族歧視類的笑話。YouTube很快就聯系了Kjellberg,刪除了相關視頻,并將他從廣告項目里踢出。
隨后爭議接踵而至。YouTube沒有在一開始就阻止他們,直到他們被公眾報道,引起了一定關注以后,YouTube才采取了行動。的確,YouTube的行動是在媒體開始質問這類笑話,且迪士尼也解除了和Kjellberg的關系后才做出的。
在隨后一個月里,外媒公布了一項調查,聲稱這些極端主義者獲得了部分YouTube廣告商的資金支持。但是這兩百多家廣告商中,大部分在一開始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廣告資金會跑到這些極端主義者那里去,他們揚言要從YouTube撤資,除非公司解決好這些問題。
最近,又有報道指出某些人針對兒童發布一些騷擾性的視頻,其中有些就是描述虐童的,不少視頻就是為YouTube服務的。雖然最后這些視頻大部分都被刪除了,但同樣地,有人指出問題的根源本就在YouTube。
但似乎不只是YouTube,其它科技巨頭似乎也失去了對自家服務的控制。有調查發現,Facebook的自動廣告服務能讓廣告發布者針對“猶太憎恨者”,并根據種族來決定哪些人無法看到自己的廣告。本周,又有媒體發現Facebook能讓用人單位在發布招募廣告時,使某些特定年齡的人群無法看到廣告,這種行為有違法的可能。
在報道后,Facebook想要消除人們的疑慮,但是成效不佳。
只要不被曝光,這些科技公司似乎很樂意讓任何人都能使用自己的服務。
科技巨頭沒能應對好虛假新聞
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有俄羅斯人通過虛假新聞干預了大選,當時Facebook、谷歌和推特都承諾絕不會散布虛假新聞。顯然它們最后沒做到,虛假信息仍在它們的平臺上肆虐,在10月份拉斯維加斯的“群眾掃射案”之后更是如此。
Facebook和谷歌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承諾會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解決虛假信息的問題。但目前看來,它們的投入收效甚微。
本周,Facebook也公布了自己應對虛假新聞的一個辦法——它會把某些內容標上“可能虛假”的標簽——但它并沒有告訴群眾這則新聞絕對是假的。有些人也會感到奇怪,為什么Facebook不更進一步——在這些“可能虛假信息”的發布源頭,就將它扼殺掉。
Facebook和谷歌也承諾過會雇傭數千個人去監控虛假新聞,但它們也沒有公布相關細節,比如到底是誰在監管,這些人在哪里,他們是如何訓練的。而且每天他們服務里的信息浩如煙海,僅僅靠幾千人,顯然是無法完成這樣龐大的任務的。
問題在于,2017年出現的虛假新聞不僅會導致政治上的分裂,削弱人們對民主的信仰,它還會給群眾帶來麻煩。甚至有Facebook上的虛假言論在洗白緬甸羅興亞的種族清洗事件。
科技巨頭并沒有負擔起一家媒體公司的責任
虛假新聞泛濫的另一個原因就在于Facebook、谷歌、推特這些巨頭仍然不肯承認自己是一家媒體公司。但從大部分方面來看,它們行動方式完全就是一家媒體公司,而且它們與媒體公司的相似程度還在越來越高。
Facebook、谷歌和推特每個月要向數十億人發布新聞。它們會把廣告放在新聞的旁邊,甚至還會制作在線的電視節目。
盡管如此,它們依舊在堅持自己只是服務供應商和發布商,它們無法決定自己網站上會上傳什么。在它們正真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之前,虛假新聞問題的解決還遙遙無期。
巨頭的首席執行官們也沒再在問題最嚴重時出面
當美國國會質問Facebook、谷歌和推特,為什么會有俄羅斯人介入去年的總統大選時,場面非常尷尬。
這些公司的代表無法解釋為什么有人能通過俄羅斯的盧布購買與大選相關的廣告。對于那些要求網絡政治廣告應該和報紙電視廣告保持相同透明度的法律法規,這些公司也拒絕執行。最后它們還表示這些俄羅斯宣傳者帶來的影響,自己也無法估量。
最嚴重的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似乎并沒有對此發表言論,大多都是他們的律師在講話。這樣只會讓人們感覺巨頭們并沒有重視這些問題。
但是巨頭們的權力卻越來越大
另一個讓人擔憂的就是,這些公司正在獲得越來越龐大的權利。許多現象已經表明,這些公司正在深入我們生活的各個層面。
以亞馬遜為例。它收購了有機食品巨頭全食,從而在實體零售領域站穩了腳跟,同時還涉足了藥品領域,又通過智能音箱Echo成為語音計算機領域的領導者,同時它還在推廣Alexa虛擬助手。
另外,這些科技巨頭,尤其是蘋果,都或多或少地從特朗普的新稅收政策里有所獲益。新政策降低了公司的稅率,并為鼓勵它們將海外的資產轉移回國——這等于是讓本來就賺的盆滿缽滿的巨頭們拿到更多的資金。如果這些巨頭愿意用這筆錢去建立新的工廠、雇傭更多工人、提高現有員工的薪水,那也算差強人意。但似乎他們并不準備這么做。從目前看來,巨頭們的股東成了這次減稅的真正受益者。
隨著巨頭們的規模越來越大,富有創造力的年輕企業越來越難以取代它們。我們在今年也目睹了太多的公司無法與巨頭們對抗而倒閉。當然巨頭們變得越來越具有壟斷性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更多的人在今年意識到了它們的不足之處。巨頭們越來越有權力,那么它們的弱點也會越來越明顯。
來源|獵云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