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之后,騰訊音樂的下一個目標是什么?觀點
拿下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與阿里音樂互換曲庫,騰訊音樂一度被外界冠以“一家獨大”的帽子,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騰訊音樂是如何造就了“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的。
熱地樂隊在騰訊pool party上的演出
過去一周,在音樂圈發生了幾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換合作,涉及的曲庫數量在百萬級以上,終于,QQ音樂的用戶可以聽到五月天、林宥嘉,蝦米音樂的用戶也可以聽到BIGBANG、周杰倫了。
而在這個消息公布的前一天,騰訊音樂在忙著另一件事情。9月11日,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作為唯一一家內地數字音樂服務商,出現在新加坡的Music Matters亞洲音樂論壇上。
新加坡Music Matters,與法國MIDEM、美國SXSW并稱“世界音樂唱片三大展”。每年來自全球的唱片公司、數字音樂服務商、音樂人等都會聚集在這里,交流產業趨勢的同時尋找一些合作機會。
事實上,這并不是騰訊音樂第一次參與Music Matters,在去年,騰訊音樂只參與了一個panel,而今年,Music Matters則為中國音樂專門設置了一個“中國音樂論壇”。
在論壇上,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進行了《中國音樂:最好的時代》的主題演講,演講內容在很多國人聽來可能已經非常熟悉——中國音樂的現狀、騰訊音樂是誰,不過對于很多的外國人來說,算是一次“科普”。
當彭迦信講到,QQ音樂平臺上有粉絲一個人買了2000張G-DRAGON的數字專輯時,臺下發出了一片驚訝的聲音。在結束演講后,彭迦信和鈦媒體聊起這個細節時說,之所以要舉這個例子,是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當下的中國音樂市場。
“有一些做法可能在海外不一定合適,但在中國,確實被證明是很成功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的互聯網的創意,可能是領先于國際的,我們希望通過一些具體的、成功的案例,來讓大家更了解當下在中國音樂市場,同時也告訴大家,我們對中國的用戶非常的了解,我們可以幫助合作伙伴從海外進入到中國。” 彭迦信說道。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
獨家版權與正版化
自2015年國家版權局頒布“盜版禁令”以來,各家數字音樂平臺為了搶奪版權,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版權大戰”,而2013年就開始通過與唱片公司組建“版權聯盟”、簽下獨家版權推動正版化的騰訊音樂,憑借著下手早、肯投入,成為了這場“版權大戰”中最大的贏家,也一度被外界說成是“一家獨大”。
此前,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含 QQ 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陸續拿下了與全球三大唱片公司環球、索尼、華納的獨家版權,并與環球詞曲、索尼詞曲、華納詞曲、Fujipacific Music全球四大詞曲版權代理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截至目前,騰訊音樂已經與 200 多家數字音樂版權方達成合作協議,曲庫數量超過1700 萬(不包括從阿里音樂轉售獲得的曲庫,轉售曲庫數量在百萬級以上)。
而帶領騰訊音樂打贏這場“版權大戰”的,就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主管版權和市場的吳偉林,在2011年加入騰訊音樂之后,他就開始逐個處理來自唱片公司的投訴,下架自家侵權作品,著力推動數字音樂正版化。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吳偉林
在加入騰訊之前,吳偉林曾在諾基亞負責音樂版權業務,那時候他就多次參與過Music Matters,去年則是他第一次代表騰訊參加這一論壇。
“不瞞你說,到騰訊之后,也有一些人邀請我去參加各種論壇,但是我不敢上臺,說什么?說中國的盜版音樂?所以那個時候我一直在推進正版化,也感謝中國政府給力,幫我們一起打擊盜版,現在不能說我們已經100%解決了盜版,但至少也有80%。”每每談到正版化,吳偉林都會言語中透出幾分小驕傲。
而說到正版化,繞不開另一個話題“獨家版權”,而在拿“獨家”方面頗為激進的騰訊音樂也被外界冠以“一家獨大”帽子,在不久前,騰訊音樂就因起訴網易云音樂侵權一事招來了不少非議。
從2013年開始,以QQ音樂、蝦米音樂領銜的一場“獨家戰役”悄然打響,對于“獨家”,業內一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反對方認為,“獨家”不利于音樂的廣泛傳播,且無形中抬高了版權價格;支持方則認為,“獨家”之爭促使平臺去搶奪版權、探索版權變現方式,從而推動了數字音樂正版化。
非獨家的內容一般都會通過免費的方式開放給用戶,而“獨家”則給了用戶一個付費的理由。另外,拿到獨家版權的平臺需要先支付保底金給版權方,為了不讓自己的錢打水漂,平臺也會竭盡全力去打擊盜版。
所以在支持者看來,“獨家”是實現正版化的一個手段。華納音樂中國數字音樂總監賈斯汀此前就將“獨家”比做正版化的一劑“藥”,“沉疴用猛藥,矯枉需過正。”
上周在騰訊音樂與阿里音樂達成版權互換合作之后,國家版權局先后約談了幾家數字音樂平臺和唱片公司,要求雙方要促進網絡音樂全面授權、廣泛傳播,避免獨家版權的授權模式。
而“獨家戰役”已經打了幾年,國家版權局此時才約談雙方,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看到了“獨家”的兩面性。
為什么是騰訊音樂拿到了“三大”
事實上,“獨家”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獨占”,一來大多數唱片公司會出于歌曲傳播量的考慮,要求獨家授權平臺進行轉售;二來,唱片公司所授權的音樂版權的期限大多在2~3年,所以這些版權會周期性的重回市場。那么,是否意味著幾家平臺會進入無止盡的版權爭奪中呢?
此前,關于騰訊音樂為何能將三大國際唱片公司的版權悉數收入囊中的原因,有一種簡單粗暴的看法:因為騰訊有錢。而手握版權的唱片公司也被認為是正版化后的最大贏家——可以躺著掙錢了。但事實上,唱片公司想要的不只是錢,而騰訊音樂想做的也不只是一個播放器。
伴隨著在線音樂市場的日漸壯大,傳統唱片體系不斷受到沖擊,在線音樂開始越來越多的掌握市場主動權,各家音樂平臺都在用戶付費之外探索更多盈利的可能性,數字專輯、票務、粉絲周邊、扶植獨立音樂人??大家紛紛向音樂產業的上游延展。
而對于歌手來說,觸達聽眾的方式也變的越來越多,不再需要依賴于出唱片這一種方式,另外,音樂宣發的方式也愈發多樣,不再局限于電臺、電視臺,或是線下發布會。
此外,越來越多的大牌藝人開始自立門戶,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或是自己做唱片公司(比如李宇春和周杰倫),面對現有優質藝人的不斷流失,唱片公司也需要去挖掘新的藝人,不過這對于唱片公司來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華納音樂亞洲區業務拓展高級副總裁馬秀興說,在如今的數字音樂時代,藝人可以直接通過互聯網做B2C,所以唱片公司常常會被藝人問到一個問題:為什么我簽一家唱片公司?你們能給我什么價值?
“我們需要讓我們的公司也更加靈活,音樂的宣發應該是動態且多樣化的,否則藝人會覺得你幫不了我,為什么我需要簽唱片公司。所以現在的音樂宣發,更多的是與創造力相關。”馬秀興說道。
而擁有社交媒體、游戲等諸多渠道和龐大用戶規模的騰訊,讓唱片公司看到了音樂宣發的更多想象力。索尼音樂亞太區數字音樂及新業務發展執行副總裁Gavin Parry就直言,他們看中的不僅是騰訊音樂旗下的QQ音樂、酷狗、酷我三個平臺,還有整個騰訊系的資源。
“我們看到騰訊在他的社交媒體平臺、游戲平臺上,服務著如此多的消費者,這是我們覺得騰訊音樂相比其他平臺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Gavin Parry說道。
環球音樂此前一直沒有和任何一家國內音樂平臺簽過獨家版權代理,關于騰訊音樂是如何拿下環球的,外界一直十分好奇。
環球唱片數字化戰略及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Jonathan Dworkin告訴鈦媒體,騰訊音樂吸引他們的,一方面是可以通過整個騰訊生態,在多個觸點去和消費者建立溝通,另一方面則是看到騰訊音樂在音樂傳播上的一些新的思路。
一直以來,騰訊音樂除了聯合唱片公司做一些線上的宣發,也在做一些O2O方面的探索。今年4月,QQ 音樂聯合華納音樂、微影時代,有過一次線上線下、影音聯動的嘗試,在《速度與激情 8》電影原聲的推廣中引入了更多線下場景,一方面通過Space cycle的健身場景鋪設線下體驗,另一方面把數字專輯的購買與線下觀影結合起來。
在觀眾觀影后的3至5分鐘,在線票務平臺微影時代會向用戶的微信中推送評價邀請,并在評價過程中推薦《速8》數字專輯。這一新嘗試讓《速8》收獲了開售后七天銷量突破10萬張,銷售額超過100萬的成績。
數字音樂的興起,弱化了很多原來唱片工業體系中的宣發環節,而這部分工作正越來越多的被數字音樂平臺們承擔起來。某種程度上來說,騰訊正是憑借著流量資源和多渠道整合能力,換取了對唱片公司版權的綁定。
而把握住自己的“度”,則是騰訊能夠與唱片公司建立穩定合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音樂平臺不斷通過扶持音樂人等方式向產業上游延伸,外界也開始為唱片公司的地位感到擔心,唱片公司是否最終會被取代?
“我只是商人,不懂音樂,專業的事還是讓專業的人去做,我們不會介入到唱片生產環節去。”吳偉林告訴鈦媒體,騰訊音樂從來沒有想過在A&R(唱片公司下的一個部門,負責發掘、訓練藝人)等方面做投入,而在這些方面,唱片公司會更有經驗,所以雙方各司其職,騰訊會推薦給唱片公司一些藝人,但這些藝人是與唱片公司簽約,騰訊音樂和他們只會進行一些市場營銷方面的合作。
“一家獨大”后的騰訊音樂,下一個目標是什么?
一邊搞定了版權,一邊還坐擁著7億活躍用戶,如今又走出國門,這讓人不由得想,騰訊音樂的下一步會是出海嗎?
在彭迦信看來,走出去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目前騰訊音樂在做的,是先讓全世界更多的人認識自己,告訴他們,騰訊音樂對中國音樂市場有足夠的了解,可以幫助他們進入中國,也讓騰訊音樂能夠進一步擴充內容庫。
同時,通過不斷拓展海外資源,幫助國內的唱片公司和藝人,把他們的內容發布到海外去。
在Music Matters活動之后的pool party上,騰訊音樂帶去了兩個中國的原創音樂人——熱地樂隊和KAWA樂隊,而在這場party上聚集了很多唱片公司的負責人。“我們希望可以給藝人更多的機會,帶他去國外的平臺,可能他們就被哪家唱片公司看中就簽約了。”吳偉林說道。
今年7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推出了一項音樂人扶持計劃,不過相對于其他幾家平臺來說,這個計劃有點姍姍來遲,在此之前,網易云音樂、蝦米音樂、百度音樂等都曾推出過類似的計劃。
而在UGC方面,騰訊音樂也顯的略為遲鈍,在網易云音樂已經憑借著社交玩的風生水起,今年,騰訊音樂才開始著力推動UGC,不久前,騰訊音樂推出了一款類似頭條號的產品——音樂號,希望通過更多UGC內容來增加用戶粘性,培養社交氛圍。
“兩三年前,我們第一優先的事,就是打擊盜版,推動收費,其他的我都先不管。你說我扶持音樂人,盜版滿天飛,音樂人怎么獲利?我把所有人都聚過來,沒有商業模式,有什么用?所以,什么階段做什么事。”
吳偉林說,騰訊音樂的策略是,每年關注一到兩個中心,逐個去解決,兩三年前就是打擊盜版,建立商業模式,接下來的重點就是繼續推動付費,同時還會探索更多O2O的商業模式。
目前,雖然QQ音樂的用戶要比Spotify的1.25億和Deezer的1600萬高出數倍,但在用戶付費方面遠不如這兩者。
騰訊音樂的最新數據顯示,7億活躍用戶中,付費用戶為1.2億,占月活總數的不到20%。而另外兩家在2017年3月的官方信息顯示,Spotify付費用戶比例為40%,Deezer為37.5%。
另外,《2017中國數字音樂發展報告》顯示,QQ音樂付費用戶受益僅占其總體收益的30%,遠低于Deezer 50%的收益和Spotify 89.67%的收益占比,而國內其他平臺音樂付費訂閱收益更是低于10%。
不過,近兩年,中國音樂市場也迎來了一波快速增長,這主要得益于國內的版權環境也在不斷改善,《2017中國數字音樂發展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整個數字音樂產值達到143.26億元,同比增長39.36%,而付費訂閱模式也在逐漸被國內用戶接受,與2012年相比,音樂付費用戶數上漲了113%。
快速成長的中國音樂市場,也越來越多的受到國際市場的關注。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曾評價“中國是下一個偉大的全球機遇,有可能與世界上最大的音樂市場比肩。”在去年Music Matters論壇討論中國音樂產業時,華納音樂亞洲區總裁Simon Robson也做出了“中國市場有可能很快就能排到前三”的論斷。
所以對于騰訊音樂來說,比起出海,更為明智的選擇還是先挖透中國音樂市場這座金礦。就像騰訊音樂娛樂集團CEO彭迦信所說的,“中國音樂已經進入最好的時代”,把握住這個好時代,才是騰訊音樂當下的首要任務。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