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騎敗局、小藍危困,共享單車的創業者們錯在哪里?觀點
2011年底,千團大戰正酣, 大眾點評 、糯米、 嘀嗒團 、滿座、拉手、窩窩團、24券、團寶群雄并起,有趣的是,前四家布局了25到30個城市,后面四家布局了150到300個城市。
酷騎敗局
2011年底,千團大戰正酣, 大眾點評 、糯米、 嘀嗒團 、滿座、拉手、窩窩團、24券、團寶群雄并起,有趣的是,前四家布局了25到30個城市,后面四家布局了150到300個城市。
結果,布局少的大眾點評和糯米活了下來,其他多的全部灰飛煙滅。所以,擴張速度過快其實是不行的。
當然,最后的贏家是美團,美團當時布局了94個城市,不少也不多,美團選擇了一個中間的位置。
為什么呢? 美團網 副總裁王慧文后來說到:“分勝負,說白了就是比體量和比財務狀況。你的體量大,但是虧了很多錢,你也很難勝出。體量大,虧的錢和競爭對手差不多,那就有機會。比體量比財務狀況的話,就是比投入產出比。”
歸根結底,美團選擇了一個最符合自身實際的擴張策略,沒有為了燒錢而燒錢。
而酷騎顯然沒有吸取這個教訓。
今年6月,酷騎CEO高唯偉高調發布引爆眼球的“土豪金單車”。土豪金單車的造價在1200元左右(也有一說是1500元),比300元的ofo小黃車要貴上4-5倍,比一般單車貴兩倍,在共享單車行業算得上高檔單車。
土豪金單車配備三項所謂的“黑科技”,即智能升降座椅功能,無線和有線的手機充電功能;智能語音鎖功能,均是ofo和摩拜都沒上線的功能。其中的充電功能將使酷騎在成本上增加10億元。
今年8月,如果酷騎沒有集中爆發押金難退的問題,高唯偉還可能推出攜帶“共享雨傘”的4.0版土豪金單車,結果現實給了他一個巴掌,原以為土豪金單車能吸引投資,但就是沒人給投錢,最終欠下了5億元債務,蜂擁兌換押金的用戶把通州萬達的酷騎總部擠得水泄不通,他本人也因此下臺。
說到燒錢,曾經的 拉手網 是前車之鑒,在千團大戰初期,拉手網是融資圈紅人,2011年4月,拉手拿到B輪1.1億美元融資時,美圖只拿到A輪2000萬美元融資。但是,拉手拿著錢,就瘋狂地在地鐵公交登廣告,甚至花巨資請來葛優做代言人,買下天價的央視廣告。結果呢,效果微乎其微,2011年底,美團的銷售額反而成了第一名。
更何況,酷騎大筆撒錢的背后卻沒有任何外部融資,失敗是必然的。
值得玩味的是,給酷騎提供“充電”功能的海爾無線和提供“共享雨傘”的深圳傘多多公司,都是高唯偉投資的公司,前者投了A輪的3000萬元,后者是天使輪的100萬元,都是話語權較大的天使投資,這背后是否藏有貓膩還有待考證。如今,酷騎聲稱四川某企業用10億買下酷騎,這家企業是否和高唯偉及其團隊有關系,也值得懷疑。
小藍危困
“我見了200多位投資人,主流投資人都見了一遍,但沒有人愿意投,不會有人在兩家百億美金的企業打得火熱的時候再去投資一家小公司。我絕對不會再碰那種純玩錢的項目。”
這是網約車大戰后期,愛拼車的創始人 楊洋 說的話,而這正是小藍面臨的困境。
今年1月,小藍拿到A輪4億元融資后,至今沒有融資的下文,而摩拜和ofo在六七月份,分別完成超6億美元融資和超7億美元的融資。
小藍單車CEO 李剛 曾透露B輪融資將在今年3月中旬公布,但三個月后,融資流產。有媒體也曾報道小藍曾向ofo、摩拜提出收購意向,結果遭到拒絕。
如今,小藍的危機已經開始顯露:還是押金難退,而且小藍單車還將購買半年特權卡的用戶強制升級為全年特權卡,導致該項費用的退款時間延長半年。
押金難退,這是共享單車行業最敏感和最致命的問題。
小藍單車處于行業第三的位置,雖然和頭部的ofo、摩拜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很多人看來,小藍單車在用戶體驗上絕不輸于ofo和摩拜,尤其是小藍的變速車,獲得了很多騎行愛好者的青睞。
但是,背后也是 高昂 的成本,摩拜1.0版的單車成本是3000元,后來降低成本,推出摩拜Lite,成本在千元左右,而普通小藍單車的成本要高于摩拜Lite(低于2000),小藍的變速車成本則超過2000元。
此外,小藍單車也是率先開展價格戰的二線品牌,3月5日至8日,小藍北京用戶完成一次騎行多送100元騎行額。3月9日,小藍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免費騎行一周活動。此后,又開展掃描返現300元的活動,并不斷加碼。
在缺乏足夠彈藥的情況下卻無懼成本,和酷騎不同,這源于李剛對行業的認識,他認為“彈藥好不好”和“彈藥足不足”是影響共享單車最重要的因素,但小藍把騎行體驗(彈藥好)放在了最優級上。
李剛甚至對騎行體驗有執念,他曾說:“我們是在做一件用戶很喜歡的事,是一件很美好很有意義的事情。就算不考慮盈利,又能怎么樣?”
不過,目前來看,小藍對騎行體驗的追求并沒有擊中行業的核心痛點,還沒有人認為小藍單車憑此就可以撼動ofo和摩拜的地位,這也是小藍融資困境的根本原因。
當然,小藍實際上是有機會彎道超車的。從這一點看,小藍比酷騎要聰明得多。
網約車大戰初期, 搖搖招車 是當之無愧的老大,當滴滴為融資無門四處奔走時,搖搖的投資名單上已有 徐小平 、 紅杉資本 這樣的明星資本,手里握著幾百萬美元,還有騰訊在門口敲門求著投資。
后起的滴滴是憑借差異化競爭脫穎而出的,為了獲得更多司機用戶,搖搖通過出讓股份獲得 首都機場 的獨家經營權,滴滴沒有硬碰硬,而是在對手力量薄弱的北京火車站發力。
滴滴的地推人員一般守在北京各大火車站門口,他們直接給一個個司機裝好APP,然后贈給他們第一單業務。就這樣,滴滴得以站穩腳跟。
小藍記取了這一教訓,在國內市場幾乎被掏空之時,率先進軍一片藍海的國外市場,這是絕佳的反超機會。
今年1月,小藍拿下4億元融資后,就轉投國外市場,那時候,ofo和摩拜的海外擴張之路還沒有正式展開,小藍獲得空前的趕超機遇。
可是,小藍卻成了烈士,當時小藍計劃在舊金山投1萬輛單車,也開始在當地招兵買馬,但由于未和舊金山政府密切溝通,小藍單車出現占道等問題后,舊金山政府十分不滿,認為小藍單車侵犯了公共路權,最終小藍只在舊金山投了200輛車,出海第一站以失敗告終。
更讓人意外的是,此次受挫后,小藍竟然暫停了出海之路,直到今年8月9日,小藍單車突然宣布,和中興達成戰略合作,重新拓展海外市場。但是,在此期間,ofo和摩拜的海外布局突飛猛進,攻下了海外數十座城市,ofo和摩拜成了老外對中國共享單車的最初印象。
這無疑是小藍悲劇的一幕,沒有成為先驅,反而成了前車之鑒,后來者從小藍身上吸取教訓,通過與當地政府密切合作,開啟了發展的快速通道。摩拜出海的第一站選擇在新加坡,就因為新加坡國家主權基金 淡馬錫 是摩拜D輪融資的投資方之一。
當然了,海外市場廣大,留給小藍的機會還是有的,小藍選擇和中興合作,眾所 周知 ,中興在海外市場的成功有目共賭,此舉無疑想要復制中興的成功。但是,在融不到錢的情況下,一切看起來只是空中樓閣。
共享單車創業者錯在哪里?
小藍和酷騎的困境不是共享單車行業的第一次,之前,卡拉單車、悟空單車、3Vbike、町町單車都成了先烈,只是,后者投入小、體量小,在共享單車領域屬于末流,而小藍和酷騎確是行業的第二梯隊成員,在各項數據上均排在3-5名的位置。
當小藍和酷騎均遭遇融資困境時,共享單車行業的洗牌風暴才算真正來臨。
ofo和摩拜已經占據了大部市場份額,在海外市場又占得先機,在整個中國市場新增用戶已經逐步放緩的情況下,其他品牌很難有趕超和錯位競爭的機會(更何況酷騎單車6月份的用戶增速位于行業第三),投資盈利的可能性無限縮小,投資圈顯然不愿意再投錢,這引起的連帶反應或許是:其他共享單車品牌將同樣遭遇融資困境。
(Trustdata數據顯示:共享單車新增用戶從2017年4月開始放緩)
(Trustdata數據顯示:酷騎單車6月新增用戶位列行業第三,勢頭強勁)
造成今天的境地,或許不怪ofo和摩拜是行業先驅、資本紅人,而是其他共享單車企業實在太過弱小,失誤太多。
從去年中下旬開始,共享單車的融資進入開車道,去年9月,摩拜C輪融資1億美金,把共享單車的融資規模從千萬級別拉升至“億美金”計數的級別,一個月后,ofo獲得C2輪1.3億美元融資。但與此同時,共享單車品牌也開始迅速興起,hellobike獲得數千萬元天使輪, 小鳴單車 獲得1億元A輪融資,一步單車獲得2億元融資, 優拜單車 整個A輪融資達2.5億元。
一開始的時候,從融資規模看,ofo和摩拜是絕對占優的,但是,所有參與者對整個市場其實是模糊的,其他品牌并非沒有一丁點機會,但一年過去,ofo和摩拜成為霸主,而其他品牌幾乎全軍覆沒,為何會落到如此境地呢?
(必達咨詢數據顯示:其他品牌市場份額為8.7%)
(必達咨詢數據顯示:其他品牌市場份額為7.4%)
9月23日,“第三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 朱嘯虎 說,目前共享單場行業的格局已經確定,基本上前兩家占據了95%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其他品牌的市場份額占有5%。
共享單車的風口一如團購、網約車等其他的風口,同樣是群雄并起,資本、戰略、執行力追逐混戰,但積累起的海量經驗教訓卻沒有被后來者記取,這無疑是令人失望的。
致命的風口
卡拉單車創始人林斌以借朋友29萬元償還用戶押金結束創業之路;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賠進去300多萬;3Vbike創始人巫盛華賠了100多萬;町町單車資金鏈斷裂,創始人丁偉跑路,他們投入單車數量小,最多也就一千多輛,而且服務水平極其落后,根本談不上合格的創業,大風刮來的時候,這些“雛鳥”也想飛起來,賺一筆錢,然后拂袖而去,但結果風太猛,把他們拍死在沙灘上。
千團大戰從最初的五千多家打到剩下一百多家,最后活下來的屈指可數,打車軟件大戰最酣時死亡超40多家,最后活下來的也只有滴滴,追風口不是誰都可以追的,風口指向是大投入、大資本、大規模,追不上風口的結果是致命的。
營銷到底應該怎么做?
悟空單車和酷騎單車的失敗本質來說是因為營銷過度,悟空單車把單車投放在多山地的重慶本想搞個大新聞,酷騎單車的土豪金單車真搞了個大新聞,結果投入過大,反而影響了生存本身。
那么,風口上的創業公司的營銷到底應該怎么做呢?
滴滴曾經用了這樣一個招數:當時行業老大搖搖打車花了30萬在廣播電臺打了一個廣告,內容是介紹自己的軟件,滴滴沒這么多錢,于是花了4000塊在他們的廣告播放結束后投了一支一句話的廣告:現在撥打電話xxx即可下載安裝。由于司機分不清搖搖和滴滴,滴滴賺了一大筆免費的流量。
美團的招數更簡單:王興本人經常參加媒體采訪。千團大團時,王興頻繁出現在媒體采訪中,不僅談團購行業,而且大談特談自己的創業史,王興的名氣也是那時開始積累的。如今更是如此,現在的王興在訪談更加游刃有余,而且頻出驚人之語,事后往往成為輿論熱點。
產品的尺度
在產品上,死掉的共享單車無一例外都非常糟糕,但像酷騎和小藍在產品上不斷做內容,以提高和豐富用戶體驗的,結果資金鏈出現問題,其實也是不行的。所以,產品的尺度是企業能否長久和成功的關鍵。
程維曾經說過,產品一定要做到70分以上。也就是比較完善,但不能太好。酷騎和小藍就死在太好兩字上。
滴滴APP最開始很粗糙,用戶體驗非常差,于是做了一個比較高端的功能,就是人工語音叫車,用這個功能來改善用戶體驗,因為考慮到司機反復聽到機器語音會感到厭倦。當時一些打車公司在司機車上部署聯網的pad,用來提高司機體驗,滴滴一直沒做。
反觀酷騎上馬的充電功能,在產品上應該打90分以上,但實際上對用戶體驗的改善非常有限,因為共享單車主要解決的是人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誰會在一公里的騎行過程中為手機充電呢?此外,小藍還計劃在單車新增智能屏,把它做成流量的入口,這同樣也是一個雞肋的功能。
產品的尺度對應的一定是行業的本質,共享單車的本質是解決人們的短途出行問題,人們對共享單車的需求更多在于:隨處可見的單車、安排靠譜的單車質量、快捷流暢的APP,添加任何超出這些需求的附加功能本質上都掉進了“偽需求”的陷阱,在風口里,一旦掉入陷阱,離死也就不遠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