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TA3到底是當閱讀器賣還是當手機賣觀點
YOTA3并不值得購買,因為連一個基本事實都沒搞清楚,其先是手機然后才是閱讀器。
從6月就開始預熱的YOTA3終于在重慶發布,之前我曾說過,鑒于其配置被曝光得七七八八,發布會的最大懸念只剩下售價,64GB標準版售價3699元,128GB標準版售價4299元,這一價格讓我失望不已,完全沒有購買欲望。
事實上,YOTA在YOTA3售價上著實吊足了公眾胃口,目的是為這個略顯陌生的俄羅斯手機品牌帶來高關注度,為發布會宣傳造勢。
先是YOTA在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初步公布YOTA3售價,64GB版白色為2398元,64GB版黑色為2498元,128GB版白色為3098元,128GB版黑色為3198元,后是YOTA掌門人張光強曾暗示YOTA3售價可能超過4000元,緊接著YOTA內部員工稱YOTA3定價在3000元至6000元。
最終,YOTA3售價定格在3699元起,64GB、128GB版本均比最初售價高出1000多元,并不便宜。事實上,YOTA3被質疑性價比低一點也不冤枉,2016年2月發布的驍龍625處理器竟然賣出3699元高價讓人難以接受。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搭載驍龍625處理器的手機包括紅米4高配版、OPPO R9s等,售價分別為899元、2799元。
不得不說,連一向被詬病為“低配高價”的OPPO R9s售價都比YOTA3低足足900元,后者“誠意”真是感人。我試著分析YOTA3定價如此之高的原因,或許“3699=手機物料成本+電子墨水屏成本+品牌溢價”這一結論更接近真相,張光強給YOTA3定下的小目標是上市第一年(手機迭代周期通常為1年甚至更短,難道YOTA3還想賣好幾年?)賣出幾十萬臺到100萬臺,但完成這一目標難度不小。
盡管YOTA3可以解決普通手機長時間閱讀耗電、傷眼睛和用電子閱讀器閱讀不便于攜帶這一痛點,但其在產品定位上本末倒置,任憑電子墨水屏閱讀體驗吹得天花亂墜,對銷量的拉動將極為有限。
明眼人都看得出,主打雙面屏設計的YOTA3本質上是閱讀手機,手機是基石,閱讀是賣點,其突出閱讀屬性本無可厚非,即重點宣傳背面電子墨水屏帶來的閱讀黑科技,但千不該萬不該建立在弱化手機屬性之上,即配置與高端旗艦完全不相符。
我猜測,YOTA打的如意算盤是希望用戶盡可能用YOTA3來閱讀,手機功能滿足日常需求即可。不過,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YOTA3本末倒置或讓用戶無所適從,因為YOTA沒想清楚用戶到底為閱讀買單還是為手機買單這一關鍵問題。如果為閱讀買單,用戶完全可以買Kindle,成本更低;如果為手機買單,背面屏幕顯得多余,而且拉低產品性價比。
YOTA3將雙面屏設計打造成差異化賣點正確可行,但理應知道,用戶對其最基本認知是一部手機,這意味著其移動閱讀優勢不是光靠增加一塊電子墨水屏就能凸顯,而是在手機屬性展現足夠誠意贏得用戶認可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發揮移動閱讀優勢,直至形成固定閱讀習慣。
換言之,YOTA3破除悖論的可行之道是先讓用戶認為這是款不錯的手機,性價比高,而不是一味突出雙面屏設計,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畢竟Kindle品牌深入人心。當成功吸引用戶后,其移動閱讀優勢才會變成加分項,有利于提升交易轉化率,為后續付費閱讀打下堅實基礎。
遺憾的是,YOTA3一門心思宣傳雙面屏設計這個公眾接受程度不高的噱頭,固然能吸引用戶駐足圍觀,但僅有這個賣點并不足以讓用戶心甘情愿花高價購買,因為同價位的手機,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硬件配置,都比YOTA3更出色,后者競爭力堪憂。
或許你會好奇,YOTA3 3699元的定價完全可以覆蓋中等偏上配置+電子墨水屏兩項成本,讓習慣先看配置、價格再看賣點的用戶產生購買興趣,為何偏偏犧牲硬件配置?上述公式揭示了答案,原來YOTA3對自身品牌價值充滿迷之自信,認為在2014年APEC峰會和2017年金磚國家峰會上出盡風頭后身價倍增。
在我看來,YOTA兩次亮相國際場合,最大好處是塑造高端、有逼格的品牌形象,但并不能彌補其在國內知名度欠缺這一短板,因為YOTA登陸這種嚴肅的政治場合,不接地氣的傳播方式與普通吃瓜群眾天然存在距離感,不利于品牌打開知名度。
事實上,一個成熟的高端品牌,不僅擁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還具備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形象,品牌溢價才行得通。YOTA面臨的尷尬在于光有高逼格但知名度不夠,在可選擇性多的情況下,用戶接受一個陌生品牌的意愿大大降低,這意味著任憑YOTA3移動閱讀優勢再突出,也難以有效說服用戶。
放眼未來,如果YOTA3銷量慘淡,未遇到張光強預期效果,不能怪宣傳思路錯誤,而是其產品思路從一開始就錯了。
要知道,退一萬步講,用戶對移動閱讀愛得不行,其購買YOTA3也不是單獨買塊電子墨水屏,而是購買整機。通常而言,用戶使用手機的時間多于閱讀時間,即便打個平手,也難免心生抱怨,原因在于YOTA3表現平平的配置限制其娛樂視聽的想象空間,此時對電子墨水屏的態度或將發生變化,從無比喜歡到質疑其價值。
一言以蔽之,制約YOTA3銷量上升的最大瓶頸在于產品賣點與用戶實際需求脫節,用戶購機是先看手機再看電子墨水屏,其直接越過手機死磕電子墨水屏不可取,問題根源是成本分配不合理,該多花錢的手機配置少花錢,該少花錢的電子墨水屏反倒多花錢,加上自以為是的品牌溢價,最終導致價格“感人”,用戶會買賬才怪!
做個小調查:YOTA3發布前你是否聽過這個手機品牌?YOTA3發布后你是否愿意花3699元購買?不管別人買不買,反正我是堅決不買。與其購買YOTA3,不如買個高性價比的手機+好評如潮的Kindle來得實在,而且可能還用不了3699元。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