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970:陷“自研”困境 借AI突圍?通信
9月2日,華為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FA BERLIN 2017)發布了麒麟970,這是華為首個人工智能移動計算平臺。
堅持是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創新是為了引領時代潮流。
9月2日,華為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FA BERLIN 2017)發布了麒麟970,這是華為首個人工智能移動計算平臺。華為海思與寒武紀一起,把智慧終端帶進了AI的世界。
華為宣稱,自己為移動終端造了一個“大腦。”不管這次華為造的“大腦”符不符合大眾的期待,它都另辟蹊徑,把AI技術帶進了移動終端。
貴在堅持
因為堅持,所以專注,專注帶來的是信任。在如今這個萬物更新的時代,一家企業存在的時間也越來越短,而“造芯”并不是一個可以快速成熟的行業,它需要的是企業年復一年的堅持。
在很多人看來,華為海思一直是十年磨一劍的代表,從不被看好的麒麟920開始,從一個無名小卒漸漸成為現在的業界領先,這種堅持也賦予了產品一種超脫于物體之外的情感。
麒麟970不僅是華為首款人工智能移動計算平臺,同時也是全球首個集成獨立AI人工智能專用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的移動芯片。麒麟970采用的是創新的HiAI移動計算架構,主要由CPU、GPU、ISP/DSP和NPU四個部分組成,其中的NPU神經網絡單元是重點,AI性能密度優于CPU和GPU,速度快,能耗低,可以大幅提高芯片的運算效率。
麒麟970的參數已經被不少人細細咀嚼過了,根據華為海思透露的數據,麒麟970處理器是8核設計、10nm臺積電工藝,相比于上一代麒麟960,功耗減少50%,能效提高了140%。麒麟970在CPU方面并沒有明顯進步,但在GPU的選用上,采取了ARM最新推出的Mali-G72 MP12架構,這個架構相比于上一代能效提高了25%,性能提高了40%。
并且,在麒麟970芯片上,集成了55億顆晶體管,優于高通驍龍的31億顆及蘋果A10的33億顆。
從差勁,到有點差,接著一點點接近到慢慢領先,再行業領先到率先發布,華為在國產芯片研發的道路上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不論這是不是匠心精神的典范,這種堅持都值得業界的其他廠商學習。
“自研”窘境
隨著手機、平板、PC等消費類電子產品以及萬物互聯的發展,芯片行業得到了巨大的推動力,各大廠商在也紛紛加入“造芯”行列,讓芯片市場一下子火熱了起來。
進入新時代后,中國坐上了互聯網浪潮的末班車,科技得到大力發展,芯片制造也在這浪潮之中。但是,中國廠商在國產“造芯”方面卻面臨著“自研”的窘境。
紫光集團是我國信息電子產業的龍頭企業,覆蓋面很廣。紫光在產業發展道路上是很有野心的,極力打造“芯-云-網-端”的信息產業生態鏈模式,而在這些市場的發展上,紫光選擇并購手段作為它的切入方法,顯得簡單霸氣。
在過去的幾年間,紫光在芯片行業的收購一直都處在正在進行時的狀態。17億美元收購展訊、9億美元收購銳迪科、31億美元收購同方國芯等等。紫光的目標很明確,要做世界級的芯片巨頭。
但大肆收購的后果就是,如果把紫光的芯片稱為是“自主研發”就有些差強人意了。曾經就有人說過,紫光是用金錢堆出了國產自主芯片。這句話很偏激,但也很直白。
而這次華為推出的麒麟970芯片顯然也與“自主”關系不大,因為官方公布這款產品是與寒武紀合作研發的,而且麒麟970之所以被稱為AI芯片,主要原因就是集成了寒武紀的NPU神經網絡單元。
寒武紀科技是中科院計算所孵化出的AI芯片創業公司,被稱為人工智能新科“獨角獸”,前不久剛剛宣布完成了1億美元的A 融資。寒武紀是專注AI處理器研發的,在去年4月份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向外界宣布了自主研發的第一款AI芯片寒武紀1A流片。
麒麟970芯片上的NPU正是集成了寒武紀1A流片作為其AI核心的,這也是寒武紀1A第一次產品化商用。據介紹,寒武紀1A設有專門的存儲結構以及特殊的指令集,每秒可以處理160億個神經元和超過2萬億個突觸,但功耗卻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麒麟970是世界上首款人工智能移動計算平臺,但華為為了這個“第一”付出的卻是“自研”的驕傲。
借AI之名突圍
大數據和云技術給我們帶來了海量的信息、智慧化的服務和超強的計算能力,對于未來的移動設備,端云協同是一個必然的趨勢,智能終端要想得到更進一步地發展,就要加入相應的AI技術。
當下的智能手機市場各大巨頭林立,大家都在為了搶奪下一張新時代門票而暗自發力。無論是國外的蘋果、三星,還是國內的新貴小米,亦或是芯片龍頭高通,都把AI技術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看做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而率先為手機芯片搭上AI標簽的是華為,雖然人們可能會對一貫秉承著“自研”的華為有些微詞,但無論是對于國內還是國外,廠商在“造芯”的選題上又多了一個選項,那就是AI。
或許,AI芯片的潮流就要到來。
人工智能發展到今天還是處于初級階段,我們想利用AI做的很多事情大都還只是設想,同樣,對于AI芯片來說,現在也只是起步罷了,未來的發展還很長,華為邁出了這條路的第一步,但接下來是業內領先還是被趕超都還只是未知數。
AI是新時代的風口,不少IT企業都把AI發展作為主要的戰略目標。華為麒麟970芯片把AI技術引入到了手機中,能占據多大的市場還要看之后的發展,但對于國產企業來說,這或許是走向國際市場的一個新突破口。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