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PokémonGo》嗎?網易要把它帶來中國了觀點
開門見山,據 Financial Times 報道,隨著開發商 Niantic 與網易達成合作關系,《Pokémon Go》要正式登陸中國市場了。
開門見山,據 Financial Times 報道,隨著開發商 Niantic 與網易達成合作關系,《Pokémon Go》要正式登陸中國市場了。
也許現在一提到游戲,你第一反應只有“吃雞”,但《Pokémon Go》絕對是一款現象級的游戲,至少曾經是。
2016 年 7 月 7 日,《Pokémon Go》在美國及澳洲發布。依靠 Niantic Labs 《Ingress》成熟的 LBS 玩法,輔以創新的 AR 技術,再加上“精靈寶可夢”這個任天堂的王牌 IP ,可以說是“一遇風云便化龍”,不僅迅速火爆全球,還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甚至逼得一些地方出臺相關政策,來規范整天在街上亂跑的“抓精靈”大軍。
數據也可以體現當年《Pokémon Go》的火爆:上線僅一個月這款游戲的下載次數達 1.3 億次,上線 20 天獲取 1 億美元的收益,也是最快取得這一成績的手游。2016 年這款 AR 游戲創造了約 9.5 億美元的收入,折合人民幣約 65 億元。
但《Pokémon Go》如同一顆流星,經歷短暫的輝煌之后,迅速歸于沉寂。
根據波士頓移動應用數據分析公司 Apptopia 發布的一份報告,正式運營一年以后,《Pokémon Go》活躍用戶流失 90%,營收縮水 74%。
我們不做事后諸葛亮,過多地去分析原因。現實是,這款“過氣游戲”要想挽回頹勢,有一個天然的機會擺在面前:那就是中國大陸市場。
如果能順利上線,《Pokémon Go》在中國市場,有希望復制當年上線之初“萬人空巷”的火爆盛況。
首先是,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市場過去從來沒有一款現象級的 LBS 游戲,這意味著在競爭激烈的手游市場,這幾乎是僅存的一片藍海,如果游戲廠商能搞定監管,成功上線,一定會收獲一大批嘗鮮的玩家。
第二,就是“精靈寶可夢”這個 IP 在中國的影響力。雖然這款系列游戲的鐵桿粉絲數量有限,但有皮卡丘這個“網紅”一直賣萌刷存在感,大眾對于這個 IP 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
第三,就是 AR 技術的不斷成熟,現在的《Pokémon Go》可以提供更好的游戲體驗。去年蘋果秋季發布會上,AR 就是一個被頻繁提及的技術,蘋果也在 AR 上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足可見他們對于這項技術的信心和期待。
許多分析師指出 2018 年是 AR 行業的轉折點。 蘋果,谷歌,Facebook 和 Snap 都在過去的幾個月里發布了開發者創建 AR 體驗的新平臺,蘋果公司的 ARkit 技術在十二月底被加入到《Pokémon Go》中,允許在玩家周圍的街道上更加真實地定位怪物,并增加新的游戲特性。
當然《Pokémon Go》要入華依然要面臨許多問題,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其背后技術支持——谷歌在中國的尷尬處境。
《Pokémon Go》的游戲機制是引導玩家拍實景照并結合谷歌地圖的坐標上傳至境外服務器,這其中不僅只涉及到谷歌地圖在中國無法使用這一問題,“上傳至境外服務器”這一點甚至會讓人聯想起陰謀論。所以我不負責任的預測,如果《Pokémon Go》想入華,針對中國國情的定制版是必須的,地圖技術提供方肯定是要換,服務器也有可能會是大陸專屬。
第二就是政策監管問題,LBS 游戲要比一般游戲索要面臨的監管政策復雜得多,2017年 1 月,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就發文稱,目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在對《Pokémon Go》類似的游戲進行安全評估,在此之前建議國內游戲企業在開發、引進和運營此類游戲時謹慎考慮。
雖然現在網易似乎搞定了引進問題,但也能看出政策對于 LBS 游戲的敏感性。這也情有可原,LBS 游戲的安全性一直以來都受到質疑,在《Pokémon Go》火爆的時候,各種因玩游戲導致的交通事故頻頻發生,考慮到中國更復雜的交通環境,上線之時網易、廣電、甚至交通部門都會處于緊張狀態,一旦有情況,隨時有可能會叫停。
但話說回來,雖然入華的《Pokémon Go》極有可能是“定(閹)制(割)版”,但能玩到總歸是好事。你準備好上街抓皮卡丘了嗎?
( 來源:虎嗅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