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交所與互金平臺“斷親” 上線新產品或“換湯不換藥”金融
但是絕大部分合作平臺還是下架或暫停新上金交所產品,金交所被緊急叫停與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違規合作,有平臺下架金交所產品后上線了委托定投產品。
雖然全國只有部分地區明確“一刀切”全面叫停,但是絕大部分合作平臺還是下架或暫停新上金交所產品,且部分上線了底層資產并不透明的委托定投產品。
金交所被緊急叫停與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違規合作,如今期限已過,金交所違規業務的風險是否就此告終,或許還得打個問號。中新經緯客戶端走訪多家互金平臺了解到,雖然全國只有部分地區明確“一刀切”全面叫停,但是絕大部分合作平臺還是下架或暫停新上金交所產品,且部分上線了底層資產并不透明的委托定投產品。對此,有業內人士直言,“千萬別為了控制風險而產生新的風險?!?
上線新產品或“換湯不換藥”
日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對互聯網平臺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從事違法違規業務開展清理整頓的通知》(整治辦函[2017]64號) ,要求互聯網平臺于7月15日前,停止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開展涉嫌突破政策紅線的違法違規業務的增量,妥善化解存量違法違規業務。違規的關鍵點在于產品是否變相突破200人限制,資金與資產是否對應。
雖然上述文件稱僅針對違規業務,并未“一刀切”要求下架,但各地監管尺度不一。中新經緯客戶端從某互金平臺負責人處了解到,該平臺屬地監管部門就“一刀切”,明令要求下架所有金交所產品。
實際上,包括騰訊旗下理財通、京東金融、蘇寧金融、團貸網等在內的大部分互金平臺目前均紛紛下架金交所產品。
一位不愿具名的金交所人士向中新經緯客戶端分析稱,目前正處于強監管時期,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剛剛結束,各地監管部門和平臺都很緊張,因此不管是否違規,都態度良好地紛紛下架產品。至于后面還會不會重新上線,得看平臺與監管如何溝通,目前還很難判斷。
普惠金融交易中心總裁沈博恩在“互聯網金融與金融資產交易場所業務合作媒體交流會”上坦露了他的擔憂。他指出,各平臺紛紛下架金交所產品,可能存在兩大風險:一是存量金交所產品的化解問題,即在目前沒有標的繼續新發的情況下,產品存續期是否會引發投資者的恐慌,進而引起擠兌等流動性問題;二是一些鋌而走險的互金平臺,可能會采取其他更為隱蔽的手段來規避監管。
中新經緯客戶端發現,有平臺下架金交所產品后上線了委托定投產品。也就是說投資者授權平臺投資給某理財產品,但是該資金去向何方并不明確。而委托定投資質只需工商局批準,并無需任何金融牌照許可。
“除了委托定投產品,互金平臺還可以發行基金收益權或者某個金融資產包的收益權等產品。他們會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包裝資產,但實際底端是在支持大額標的資產的延續性?!?一位金交所從業者指出,這實際上又回到了傳統的模式,底層資產不明確,不能說比與金交所合作風險更小,但是卻并未違背監管64號文。
“千萬別為了控制風險而產生新的風險,”上述人士同樣表示擔憂。
合規金交所與互金平臺或被誤傷
金交所產品紛紛下架,部分金交所和互金平臺大呼“躺槍”。
上述互金平臺負責人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明明是在合規做事,卻要被下架產品,正在嘗試和監管溝通,但是業界相對比較弱勢。監管部門具有自由裁量權,底層資產是否是大拆小、是否超越200人,這些信息平臺也很難掌握,因此是否變相違規,這些是由監管來定,可能業內覺得不是變相,監管部門覺得是。
沈博恩認為,目前金交所與互金平臺的合作模式,缺乏相應的上位法和針對性的監管細則,在厘定合規與否上沒有明確參照。正是這種似是而非的灰色基因,導致該合作缺乏正面解讀,最終傷害的是平臺投資者的權益,還會引發不必要的風險。
普惠金融交易中心副總裁王宇平認為,互聯網平臺與金交所之間的合作存在一定合理性,實際上強化了互金平臺的“信息中介”和金交所“交易服務”的職能。相比互金平臺之前自擔自融、資金流向不透明等嚴重集聚風險的模式,互金平臺和金交所的合作可以實現交易設計、資產掛牌、信息發布等各環節的公開透明。
開鑫金服總經理、江蘇開金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負責人周治翰也認為,金融資產交易業務的互聯網化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互聯網在實現資金資產高效對接、自由流通等方面有很多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有業內人士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互金平臺與金交所合作暫停,不僅影響互金平臺的盈利,同樣也影響金交所的收益,作為互金平臺的大標的通道,金交所收益頗豐。要知道,部分金交所是“僵尸”企業,與互金平臺合作無疑使其迎來了“第二春”。
就此,沈博恩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合作的互金平臺資質越高,金交所可以討價還價的空間也就越小,就普惠金交所而言,賺的僅僅是“工本費”,并沒有外界傳言那么多。但是全國有這么多金交所,很可能部分金交所確實在這一業務上賺了錢。
“實際上,與互金平臺合作只是金交所業務的一部分,主要業務還有債權收益權轉讓、不良資產轉讓、供應鏈金融、票據資產交易等?!?王宇平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
金交所如何“觸網”
目前全國共有52家金交所(中心),其中,通過聯席會議驗收的金交所為9家。另據業內人士,包括商品交易所、股交中心等在內的各種交易場所,國內數量突破了1萬家。
實際上,包括金交所在內的交易場所也將面臨一場“洗牌”。今年3月下發的《關于做好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回頭看”前期階段有關工作的通知》(31號文)中規定,各省要推動交易場所按類別有序整合,原則上一個類別一家。各省份合法合規的同類別交易場所,于2018年3月前整合為一家交易場所。
有業內人士向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金交所審批管轄權歸屬屬地金融辦,全國缺乏一致的監管,因此會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但是并不能因噎廢食,金交所與互聯網的結合也是大勢所趨。
王宇平建議,應對互金平臺和金交所進行精準嚴苛的監管,包括強制投資者適當性原則、強制信息披露制度、強制資金第三方存托管、強制互聯網金融平臺備案制、強制金融資產交易場所備案制,以及強制風險處置機制。
周治翰向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金交所“觸網”的核心問題在于金交中心產品能否通過互聯網渠道銷售,會不會涉及公開發行。已于7月份正式實施的《區域性股權市場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就明確指出,通過運營機構的信息系統等網絡平臺向在本市場開戶的合格投資者發布證券發行或者轉讓信息;投資者需憑用戶名和密碼等身份認證方式登錄后才能查看,這兩種方式不屬于公開發行。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